当前位置:365书包网>历史军事>从秦始皇> 第72章 北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章 北方 (2 / 3)

边诸郡。袁绍曾凭借乌桓的军队打败公孙瓒,并与乌桓单于蹋顿和亲。

曹魏时期:

官渡之战袁绍败给曹操后,袁绍次子袁尚带着十万军民投奔蹋顿。曹操为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亲率部队远征乌桓,在柳城境内的白狼山与乌桓军相遇。曹操令张辽急袭乌桓,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先后降服乌桓军民二十余万。曹操将三郡乌桓降者分配至邺城附近诸郡或幽、并二州,还选出健壮的士兵随军作战,三郡乌桓也被称为“天下名骑”。

3. 社会经济:

畜牧业:乌桓以畜牧业为主,马、牛、羊甚多,这些不仅是他们衣食的来源,也是婚嫁的“聘礼”,同时还是向匈奴交纳的贡税及与汉进行朝贡或互市的物品。由于乌桓所处山地森林环境,其畜牧业更适于经营冬夏两季之间的小半径倒场半游牧。

狩猎业:狩猎在乌桓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种野兽的皮是向匈奴缴纳贡献和与汉关市贸易的重要物品。

农业:乌桓人在进入西拉木伦河流域后逐渐定居,兼事一些农业。他们按节气变化耕种,农作物主要有青穄、东廧等耐寒作物,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农作物种类有限,农业发展水平较低。

手工业:乌桓的手工业有一定发展,主要有冶铁业、纺织业、陶器业等。乌桓男子能作弓矢鞍勒,锻金铁为兵器;妇女能刺韦作文绣,织毵氍;西岔沟出土的文物也反映出西汉时期当地乌桓人的陶器业有一定规模。

4. 民族融合:

乌桓被曹操击败后,逐渐衰落。除了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乌桓内迁外,其他诸郡乌桓大多留居原地,并保有一定实力。西晋初,幽州北边障塞内外的乌桓归附鲜卑,并逐渐与鲜卑融合,有一部分最后加入库莫奚之中。魏晋以后,乌桓与其他诸族错居杂处,民族成分发生了变化,形成所谓的“杂胡”。幽州和并州的乌桓逐渐内迁,遍布于今河北省的中部和南部,一部分被同化于汉族,另一部分加入了鲜卑,最终随鲜卑汉化而同化于汉族。

总的来说,乌桓在历史上曾是活跃在北方的重要游牧民族,对中国古代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发展历程与周边民族和中原王朝的关系密切,随着历史的发展,乌桓逐渐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

说到这儿我们再来提一下曹魏跟乌桓之间的那些事儿。

曹魏政权处理与乌桓的关系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1. 武力征讨:

背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乌桓势力得到发展。袁绍被曹操击败后,其子袁熙、袁尚投奔乌桓族首领蹋顿,蹋顿收留袁氏兄弟并多次入塞为害,这成为曹操征讨乌桓的直接原因。

过程:公元207年,曹操为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亲率大军北征乌桓。在行军途中,曹操克服了道路阻塞等困难,听取田畴建议改道奇袭。在白狼山与乌桓军队遭遇,曹操麾下大将张辽率领先锋部队大破乌桓军,斩杀蹋顿及名王多人,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2. 迁徙安置:曹操在击败乌桓后,将乌桓人以及之前被乌桓人掠去的十万户汉人迁至内地。这样做既可以增加曹魏政权的税收,又能瓦解乌桓的军事力量,使其难以再次形成强大的反抗势力。

3. 收编利用:曹操挑选乌桓中的精壮编为骑兵,“由是三郡乌桓为天下名骑”。这些乌桓骑兵成为曹操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曹魏政权的征战效力。

4. 分而治之:曹魏政权将不同地区的乌桓部落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域,由不同的官员进行管理,防止他们联合起来反抗曹魏政权。

5. 怀柔政策:曹魏政权也采取怀柔政策,任命一些乌桓部落的首领为官员,让他们管理本部落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