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历史军事>从秦始皇> 第124章 宋仁宗与二名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 宋仁宗与二名臣 (2 / 4)

当先锋,率领土兵夺关斩将。他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烧毁西夏粮草数万,收缴帐篷二千三百只,俘虏五千七百人。在 4 年时间里,参加了大小 25 次战役,身中 8 箭,但从不畏怯。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声名也随之大振。

狄青的表现受到了戍边名臣范仲淹、韩琦的器重,范仲淹教他读《左氏春秋》,狄青从此改变志趣,读起书来,终于精通秦汉以来将帅的兵法,更加知名。他也因此一路晋升,累迁至彰化军节度使等职。

3. 平定侬智高之乱:

皇佑四年(1052 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个州,包围广州城,岭外一带骚动不安。宋军多次征讨无果,狄青自告奋勇,上表请行。

狄青受命之后,整肃军纪,处死了不听号令擅自出击导致大败的将领陈曙等人,使军威大振。他还命令部队按兵不动,从各地调拨、屯集了大批的粮草。之后,他趁敌不备,突然把军队分为先、中、后三军,自己亲率先军火速出击,一举夺得昆仑关,占取了有利地形,大败叛军,追击了五十里,斩了数千首级。侬智高在夜间纵火烧城后逃走。狄青收复邕州,歼敌万余人。

4. 担任枢密使及结局:

班师回朝后,狄青因战功卓着被任命为枢密使。但由于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狄青受到文官集团的排挤。谏官因狄青家的狗生角,并且多次发光等事,认为这是不祥之兆,请求将他调出京师以便保全他的声誉,但皇上没有答复。

嘉佑年间,京师发大水,狄青避水将家搬到相国寺,竟在佛殿上居住,民间对此颇有疑惑议论。朝廷便降狄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离京出任陈州知州。到陈州之后,朝廷仍不放心,每半个月就遣中使前去,名曰抚问,实则监视。狄青已被谣言中伤搞得惶惶不安,“惊疑终日”。嘉佑二年(1057 年)二月,狄青因嘴上生毒疮,抑郁而终。

总的来说,狄青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将领,他为保卫北宋的边疆安全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军事才能和英勇表现得到了后世的认可和赞誉,但他的悲剧结局也反映了北宋时期武将的艰难处境。

宋仁宗赵祯(公元1010 年 5 月 30 日 - 公元 1063 年 4 月 30 日),原名赵受益,是北宋王朝的第四位皇帝(公元1022 年 3 月 23 日 - 公元 1063 年 4 月 30 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的第六个儿子,母亲是李宸妃。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早年经历:

宋仁宗赵祯从小被宋真宗赵恒的章献皇后收养为养子。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 年)被封为庆国公,次年被封为寿春郡王,曾在资善堂进行讲学活动。天禧元年(公元1017 年)兼任中书令,次年进封为升王。天禧二年(公元1018 年)被立为皇太子,赵受益改名为赵祯。

2. 太后辅政与亲政:

乾兴元年(1022 年)宋真宗赵恒驾崩,赵祯即位,因年幼,军国大事全凭刘太后做主,这是刘太后的专政时期。明道二年(公元1033 年)三月,刘太后病逝,赵祯开始亲政。

3. 政治作为:

推行新政:庆历三年(公元1043 年),为了改变北宋多年以来的积贫积弱现象,在宋仁宗的支持下,参知政事范仲淹展开“庆历新政”,采取了精贡举、抑侥幸、重农桑等重要措施,但因反对势力的阻碍最终失败。

善于纳谏:宋仁宗在位期间,虚心纳谏,能够听取大臣的意见。例如,御史包拯曾多次犯颜直谏,甚至口水溅到宋仁宗脸上,他也依然能接受包拯的建议。

官员选拔与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