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 唐太宗李世民 (2 / 3)

1 月 28 日,李世民出生于岐州武功县,是唐高祖李渊与北周皇族窦氏所生的嫡次子。窦氏共育有四子一女,分别是李建成、平阳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少年从军:615 年,隋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包围,16 岁的李世民响应救援,并向屯卫将军云定兴献策,布置疑兵阵容,突厥中计撤军。617 年,李渊迁任太原郡留守,18 岁的李世民在父亲麾下开始参与反隋大业。这一年,有高阳盗贼首领魏刀儿来攻太原,李世民用轻骑兵突围进入贼阵,箭射贼兵,把李渊从上万贼兵的围困中救出,后又与李渊奋力进击,大破敌兵。

劝父起兵:隋末天下大乱,李世民见反叛隋朝的刘武周已占据汾阳宫,便与裴寂劝说李渊早点举兵起事。617 年五月,李渊起兵于晋阳,李世民拜右领军大都督率兵征西河郡,斩其郡丞高德儒,后封敦煌郡公。

2. 秦王时期:

统一战争:

讨伐薛举、薛仁杲:618 年七月,李世民率军出兵征讨割据金城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他采用“坚壁不出,以逸待劳”的策略,经过六十余天的对峙,待薛军粮尽、军心动摇时,兵分两路,南北夹击,大败薛军,为唐朝稳固了关中地区。

击败宋金刚、刘武周:618 年,刘武周勾结突厥,南下太原,形势危急。李世民率军北上,仍采取坚壁不战的策略,以疲其师。经过五个多月的对峙,宋金刚粮尽北撤,李世民穷追猛打。619 年4 月,刘武周北遁突厥,后为突厥所杀,代北平定。

虎牢之战:平定刘武周后,李世民于620 年二月又率军东征洛阳王世充。王世充不敌,乞求河北窦建德来援。李世民集中主力与窦建德决战,通过虎牢一战,一举击溃并生擒窦建德。王世充闻风丧胆,出城投降。此战后,李唐取得了华北统治权,李世民威望日隆。

受封天策上将:武德四年十月,唐高祖李渊认为以往的官号都不足以彰显李世民之功高,故封其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增邑户至三万。

3. 玄武门之变:高祖李渊建唐后,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封为秦王。太子李建成感到李世民的势力对其皇位继承权造成严重威胁,便与齐王李元吉联合对付李世民。626 年,突厥入侵,李建成推荐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率各军北伐,并请求派李世民手下大将充实自己的军队,二人密谋趁机埋伏刺杀李世民。李世民得知后,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商议,决定发动事变。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即626 年 7 月 2 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埋伏士兵,射杀了李建成,尉迟敬德将李元吉射杀。此后,高祖李渊让出军政大权,六月初七,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同年八月初八,李渊传位于李世民,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位,次年改元贞观。

4. 执政时期:

贞观之治:李世民在位期间,年号“贞观”,他以隋亡为鉴,虚怀纳谏,注重吏治。他采用魏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思想,鼓励臣下直言进谏;把选拔优秀人才作为首要职责,对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制定了《贞观律》及其他令、格、式,立法空前完备;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经济制度,注意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增加户口,发展生产;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对突厥、高昌等进行武力斗争,维护了边疆的安宁。在他的统治下,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有了发展,出现了“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米斗不过四五钱”“民物蕃息”的繁荣昌盛局面,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对外武功:

渭桥之盟:626 年,李世民刚登上帝位,梁师都策动突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合兵十余万进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