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相声门派明细> 第5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部分 (2 / 4)

感谢他的授艺之恩,而自从郭德纲拜侯耀文为师之后,就再也不提杨志刚半句。

后来,杨志刚出版了三卷本的作品集,经过其他徒弟的劝说,杨志刚同意在作品集收录的相片中加进一张郭德纲与师兄弟和师父合影的照片,并且在书末的相声家谱中也添上郭德纲的名字;然而正在那时,报纸上出现了郭德纲拜侯耀文为师的新闻,于是把郭德纲的照片和名字从书中撤了下来。

从此,师徒缘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从“相声门”看相声门

郭德纲遭遇一场“相声门”,也许只是他个人生命轨迹的一次偶然,但对其身后那个无形无影又无处不在的相声门来说,倒有可能是个必然。

相声的形式成于清末,据说当年皇帝驾崩举国国丧,各大戏园子演出遭禁,便有戏子走下舞台改为街头卖艺,以讲笑话博人一乐,糊口度日。相声界公认的开山祖师朱绍文(又作朱少文),艺名叫“穷不怕”,他还有个叫“贫有本”徒弟,就是他们这辈“贫穷”师徒让这门诞生于街头的手艺活了下来。日后的大师侯宝林,说起名段《八大改行》,便有了那么一分历史溯源的意味。

相声活下来,相声有人说,便有相声门,也有了贯穿百年的行规门法。百年下来,凡门内弟子必经历拜师入门、学艺出师的轮回,就是这些看似幽默滑稽的艺人,各自恪守着秩序之外的秩序,法则之外的法则。即便是某些人看来“离经叛道”的郭德纲,在表达对那个“平地抠饼,对面拿贼”江湖年代无限向往的同时,也要对百年以来的师门前辈予以充分的尊重与敬畏。郭德纲还在《文章会》里曾经幽了金庸一默,可他本人现在倒更像是“金圣人”笔下的角色——《笑傲江湖》里那个四处惹事却讨人喜欢的令狐冲。可是,《笑傲江湖》重在江湖,而不是令狐冲。

所以,我们得转移视线,要从郭德纲的“狭义”相声门看他身后的“广义”相声门。

面对这样一个传统又有点神秘的行业,作为外行的我们显得孤陋寡闻,且势单力孤。不过,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上至相关部门负责人,下至靠相声为生的茶馆艺人,其实原因显而易见。记得陈凯歌导演曾说过“一个被热爱的事物是不会消亡的”,我想,相声亦然。在相对有限的采访中,我们还是有所发现:在相声大腕一个段子的出场费接近六位数的今天,也有终日在茶馆演出靠几百元度日的能人;在郭德纲“跳门弃师”引发上下指责之前,相声门内其实早已不乏先例;在内地争论电视相声、剧场相声优劣的同时,台湾的同行已经模糊了相声与戏剧的分界……

从郭德纲热看天津相声“北漂”(1)

相声起源于北京,兴起于天津,解放以来老幼妇孺耳熟能详的相声名家,几乎都出自京津两地。马三立和侯宝林两位相声表演艺术家则被看作是天津和北京的相声代表人物。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相声这门历史悠久的传统曲艺形式从去年岁末在北京突然升温,并迅速将这股热潮传遍全国。一夜之间,相声好像是焕发了第二春。而站在这股热浪春潮风口浪尖上的,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相声北漂”——33岁的天津相声演员郭德纲。

有人在以郭德纲名字命名的“相声公社”网上发帖,针对郭德纲相声火爆京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30多岁的天津相声演员在没有任何后台,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可以让相声掀起一个如许浪潮?”针对于此,回答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郭德纲水到渠成,有人认为是媒体“恶性炒作”,也有人认为是郭德纲创办的德云社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扶持。

常派相声的代表人物常宝华老先生称郭德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相声人才”,常老认为郭德纲从8岁学艺以来,20多年来从来没有放弃过相声事业,这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