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部分 (2 / 4)

第六部分毛泽东(1)

毛泽东(mɑo zedonɡ,1893—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重要职务。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农民家庭。父亲毛顺生,母亲文七妹。毛泽东6岁即开始在田里劳动,8岁入私塾读书。18岁辍学,一边劳动,一边自学。毛泽东不但喜欢看古典小说,而且爱读时论著作。其中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给他很深的启迪,使他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稍后,他读了世界英雄豪杰传,为拿破仑、华盛顿等伟人而振奋,认为中国正需要这样的伟人来图强,愿“以天下为己任”。 1910年冬,毛泽东到长沙求学。时值辛亥革命前一年,毛泽东通过《民主报》了解到孙中山与同盟会的政治纲领,研读之后,异常兴奋,随即写了一篇发表政见的文章,贴在学校大门口,大胆地提出:推翻清王朝,组织新政府,把孙中山从日本召回任总统。此文引起一时轰动。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投笔从戎,加入了长沙的起义军。辛亥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退伍求学。1913年春,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他在这里博览古今名著,细研历史地理,经常与好友蔡和森等讨论做人治国之道,探求救国救民之理。毛泽东曾在日记本上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总之,他认为要使中国自主图存,非奋斗不可。为了更广泛地结交朋友,1915年,毛泽东向长沙各学校发出征友启事,署名“二十八画生”。1918年,毛泽东组织了新民学会。不久,毛泽东在师范学校毕业。当时,许多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他却决定留在国内,旨在从中国的现实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曾两度赴京,结识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 箢龋�峒��露?秀,聆听过他们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以及所有能搜寻到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和苏俄革命的书刊,建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在湖南创办《湘江评论》,成立文化书社,建立俄罗斯研究会,组织留俄勤工俭学,创建共产党小组,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毛泽东代表湖南共产党小组出席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6月,到广州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1月,毛泽东出席国民党改组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毛泽东主张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群众,以武力予以回击。同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提出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的思想,组织学员进行军事训练,为党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骨干。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成为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并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毛泽东受党中央的委托,到湖南领导了秋收起义(9月9日),建立第一支工农革命军,以井冈山为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中国革命的崭新道路。1928年4月,朱德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暴动部队前往井冈山会师,合编工农革命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1930年8月,红一方面军成立,毛泽东任总政委和党的总前委书记。从1930年冬到1931年9月,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三次大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