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新安江大道> 第5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部分 (1 / 4)

1.淳安移民第一村(2)

这位老人名叫林仁年,是一位农村文化人,今年74岁,移民时是芹坑合作社的副社长。他说:“人对故土、故乡、故情就是那么割不断,在自己的故土上就是多留一天也是好的。”张炳章三家的情况一下反映到新安江区,区长来到张万茂家,把这个情况向张万茂说了。张万茂当即表态:“沈家与芹坑山水相连,早移迟移都是移,我们村就带这个头,提前移。全村的工作我去做。”林仁年接着说:“1956年10月18日,淳安乡镇区划调整,撤销了锦溪乡,张万茂的副乡长也自然免去。1956年10月20日,张万茂就带领全村共31户,171人迁到了桐庐县横村镇孙家村。我当时是芹坑社的副社长,又是会计,这个数字是绝对准确的。后来听张万茂开玩笑说锦溪乡撤了,后来全乡移了,我把公章也带来了,我也就成了水底锦溪乡龙王爷爷的名誉乡长了。”

老人又说:“我们村移民各家的东西该搬的也都搬来了,但是当时的新安江移民整体上准备工作是做得不足的。张万茂和他弟弟张玉书十多家都挤在一个大食堂里,我们几家都分散住在当地老社员家里。当时家具都放在天底下,日晒雨淋,过了三四个月,才搬进国家给我们造好的移民房里。”

林仁年老人的这句话,被方莲娣老太太听清了,她张开大嗓门说:“当时大家都怪我老头带了这个头,害得大家吃苦。”林仁年老人接过老太的话茬说:“现在都应感谢万茂哥,是他把我们带到这么好的地方,现在芹坑出了那么多的老板,像菊秀(方莲娣的女儿)一年为国家创造外汇就达一千多万美元。”

我顺手翻开方老太给我的那张地图,说是地图,实际上是张万茂移民前给芹坑村画的一张草图。但图上画出了芹坑的气势和全貌:芹坑三面环山,面对新安江,村前一座牌楼,牌楼脚下的江面缓缓流淌出的江水进入铜官的“喉管”,顿时形成咆哮翻腾的“江龙”。一座座徽派建筑和村前的一大沙洲构成了一幅美好的速写。林仁年老人连声说:“我们芹坑就是这个样。”他手指着那张图上的“喉管”,说:“新安江大坝就建在这里。”

淳安移民第一村的人及后代找到了,但原来秀美的淳安永远找不到了。分布在新安江干流或支流汇合处或河畔的两岸,特别是河旁的“凸”,都是沿着天然堤作带状分布的大沙洲。淳安人在这里繁衍后代,就形成了淳安贺城及茶园、港口、街口等大集镇。新安江流域中小盆地也就形成了一个一个星罗密布的大村庄。历经千万年冲刷形成的淳遂平原一直是几千年淳遂人生活的聚宝盆。这一切都只有留在脑海中,成为抹不去的永恒记忆。580平方公里的新安江水库水面形成后,浙江建德1个乡,淳安县49个乡,安徽省6个乡,浙江安徽两省6县市56个乡(镇)都先后沉入库底,留给人们的只有记忆和遐思。

淳安人口集中的富裕村,都沉入库底。也就是说,1958年的当时11万多户,44万多人的淳安县有50%以上的人要离开故土。淳安故土上留下的就是远离新安江畔,高山峻岭上的山村,也就是当时淳安交通不便的一批贫困村落中的山民。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远迁试点失败(1)

在非常时期,人的命运是难以把握的,不要说是农民,就是高层人士也难以驾驭时局的走向。

在上世纪50年代的末期,刚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浙皖赣交界的农民,遇上了国家重点建设的新安江电站工程,让他们来选择搬迁的地方。由于信息、交通等时代的局限性,他们无法选择,他们也不知如何选择,他们选择的标准就是眼前需要:水土好,有柴烧,土地多,肚吃饱。具备这些条件的,只能是山区。

我在江西省铅山县湖坊镇安兰村调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