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握住他的小手,兩個人向著媽媽來的方向走去。
晚來風急,天空昏暗起來了,還有點冷。
但是她卻覺得,顧森的小手,很溫暖。
第18章 文具盒 即使不在一個學校,他心愛的東……
這個年代的小學很多地方還是五年制, 而且考試及格不了的話是不能升級的,九年義務教育雖然已經實施,但還未經過《教育法》的通過, 從2006年通過以後每個人才有了不管成績好壞都能升級的資格。
但是顧森學習一直都好,雖然他殘疾,但是他的聰慧是別人無法匹及的。
從開始上學, 寧希和他坐在一起,看著他一步一步地走過來, 對待每門功課的認真和嚴謹,完全不是同齡的孩子能比的。
小學五年他基本上都是班上的第一名, 老師誇獎的對象,但是每次家長會, 他家都不會有人來。
其他學習好的孩子,父母來到家長會, 聽到老師的誇獎,只會感覺無比驕傲, 就連寧希考個第二名,林巧英和寧永權都高興地給寧希買新衣服,買新的文具盒、新書包, 可是在顧森家裡,第一名一點都不值錢。
小學五年, 沒有任何人來參加過顧森的家長會,每次家長會的時候,他一個人坐在教室門外, 聽著裡面老師誇獎其他同學,也想像著有一天自己的父母來開家長會,面對老師的誇獎, 也甚是開心的樣子。
但最後,神色終是黯然。
他考第一名又如何,沒人在乎他學習好不好,陳瑩和顧光壽的意思是他讀個小學出來就行了,根本沒打算供他上初中。
他也知道自己可能會失去上初中的機會,他想讀書,他不想因為自己殘疾碌碌無為地過一生,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他不要就這樣來世上一遭,卻什麼都沒做就回去。
所以小學畢業的時候,他請求班主任李晶給他的父母寫了一封信,將自己的情況跟李晶說了,李晶不止一次家訪過顧森的父母,但是每次都一無所獲,在那個家裡,顧森根本就沒有什麼存在感。
孩子年年考第一,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學生,可是他的父母從未來給他開過一次家長會。
她給陳瑩和顧光壽寫了一封信,《告家長書》。
信里說了顧森的表現和情況,以及強調了父母送孩子去讀書的好處,初中以後會有補貼,孩子學習好的話,學校都會給孩子獎金的。
結果陳瑩和顧光壽就看到了「獎金」和「補貼」二字,這才商量著要送顧森去讀初中。
但要求是,拿到的獎金和補貼必須全拿回家,一分都不能花。
顧森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本市最次的初中,依舊在城西,初中開學之前,市重點初中還打來電話詢問顧森的意見,但是重點院校的學費貴啊,陳瑩和顧光壽出不起,所以他們很乾脆果斷地拒絕了重點初中的橄欖枝。
寧希好不容易小學畢業,她的父母死活不讓她去城西了,非要她報到民勝初中,寧安也在那裡,這次說什麼都不隨著寧希的願了。
寧希快十歲了,已經是個大孩子了,褪去了童稚的模樣,卻依舊是那個樣貌。
別人長大是長大,寧希長大是放大,她從小長什麼樣,長大後也是什麼樣,只是長大後發育了,更有了少女的靈動。
她現在也不是三歲四歲了,林巧英和寧永權也怕她和顧森的感情太深厚,導致以後出什麼岔子,這次說什麼都不讓寧希和顧森讀一個學校了。
而顧森也是個大孩子了,他比同齡人更早熟一點,他對寧希和對別人不一樣,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他的世界裡不止寧希一個人,可是他的生命里卻好像只有寧希一個人。
顧森上了初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