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部分 (3 / 5)

却因为人为矛盾所产生的内耗处处受制于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他个人的历史悲剧,带来的竟是整个民族的屈辱历史。而且,百年前的历史结果对今天的历史还在产生着影响。还有,刘先生讲到苍生百姓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寄托在老天是睁着眼还是瞎了眼,这其实就是文化中根深蒂固的“青天意识”,以现代眼光来看,“青天意识”就影响到我们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另外,刘先生也讲到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多是功利性的,求佛、划十字,多是为功利的现实目的,这又影响到文化性格的塑造。最后,刘先生提到我们已经错过的两次现代化的机遇都与日本有关,一次是被中日甲午战争打断,二次是被中日战争打断,现我们正处在第三次机遇期,而且,目前中日关系又很复杂微妙,刘先生也提出了疑问:我们还会被日本打断吗?

最后,我想代表文学馆再次重申,我们的讲座决不会流俗,我们会坚持讲学术、讲文化、讲思想,为重建流失的文化传统做自己的一份努力。前不久,我曾提到一位叫陈延玲的朋友因去加拿大探亲向我请假说不能来听文学馆的讲座了,感到非常遗憾。她昨天又给我发来了电子邮件,她说:“在这儿我很想念文学馆的讲座,……我想,文学馆的星期天的讲座,是文学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影响力之大,可能有些领导人还没有意识到。若干年之后,就会显示出它对于中国人的文化修养及素质的提高起到不可估计的作用。应该有个独立的网页,每期与读者见面。……让文学馆的讲座不仅有益于北京人,而且应该该对全国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带动全民族的文化热,对于现在有的人抛弃传统文化追随洋垃圾,未免不是一剂清醒的良药。以上胡说,不知对否。做这样的网页,如果文学馆的人手不够,我愿意义务参加。……我大约9月回京,立即参加文学馆的一切活动。7月的讲座,听不到太可惜了。”多好的朋友啊,她的话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

刘先生在演讲中提到他研究陈寅恪许多年了,我现在就向刘先生发生正式邀请,请他在方便的时候,再来文学馆,给我们讲国学大师陈寅恪。

感谢刘梦溪先生!(掌声)

[演讲时间:2006年6月18日]

城记:北京旧城改造五十年(1)

主持人: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

主讲人:王军(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主任记者)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在文学馆听讲座。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是新华社《瞭望周刊》主任记者、我手里拿的这本《城记》的作者王军先生,大家欢迎。

我先念一段王军《城记》前言里的话,作为今天演讲的引子:“刚刚逝去的上个世纪,是北京急剧变化的百年。对于我们积淀的这个历史名城来说,这仅仅是沧桑变幻的一个瞬间。而这个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至今仍使这个城市保持着一种历史的惯性,塑造着它在今天以及将来的形态,有体有形地影响或决定着这里每一个人的生活。虽然这个瞬间是短暂的,但相信它会成为一代又一代学人永久探讨的话题。求解现实与未来,我们只能回到过去,这是人类的本性。而我仅是尽绵薄之力,将这段历史勾画出些许轮廓,随着历史档案的不断公开,人们会看得更真切。”

我们听了有什么感慨吗?

请允许我再花几分钟时间读一下书正文的开篇一段描写:“来自四川兴文的13个庄稼汉抡圆了铁锄,大块大块的木头从屋顶上滚落下来,瓦片被杂乱地堆在一旁,砖墙在咣咣震响声中呻吟着,化作一片废墟。一时尘埃弥漫……”

这一幕发生在1998年9月24日,这一天成为了北京粤东新馆的祭日。100年前戊戌变法前夕康有为在这里成为保国会的历史,从此化作无法触摸的记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