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3部分 (1 / 5)

“行,猴子,话说到这份上就够了。”苏铭点点头:“走,一块谈收购去。”

影院起步,最初有三个方案:自建、租赁和直接收购。

自己建,太花时间和精力,而且花的钱可能比直接收购要多,效果还不一定有收购成熟电影院来的好。

租场地,短时间是便宜,但受到的限制太多,不安心。

苏铭最终还是决定收购一家电影院。

收购电影院有几个条件。

第一,规模适度。

太大的影院,苏铭一时间收购不起,比如万达、成龙那种大院线,苏铭倒是想一口吃下,可钱不够。

就算钱够,自己目前才涉及影院放映,对行业了解有限,吃得下,也未必玩得转。

而且和各大院线相比,桃源的底子还是相对较弱了,一开始就大张旗鼓的入场,容易引起大院线的警惕和压制。

第二,被收购的影院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免得自己还要花大价钱去打广告,至少要是那种阳川市普通市民都知道的电影院。

第三,影院的背景要简单,最好不要有太过复杂的各方面纠缠。否则就算买下来了,也经营不安心。

为此专门的调查,目前阳川市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影院有三家,其中‘长河影院’是最为合适。(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六章 人浮于事

老阳川人对于长河影院都不算陌生,这是阳川市第一批电影院,早在二十多年前,阳川市只有三家影院的时候,长河影院就是其中之一。

两个大型观影室,一间礼堂,四个小型观影室,在当时简直就是‘超级豪华版’的配置,如果仅仅从规模上来说,即便在今天阳川市的几十家影院中,都有一席之地。

据说长河影院曾经在90年代初很长一段时间内,承担了市政府大大小小的各种会议和庆典活动。

提到长河影院,老一辈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阳川市的老牌国企长河彩电厂。

因为长河影院就是长河彩电厂的下属机构,作为员工福利、企业形象来建设的。

90年代初,正是国家电器业大发展的时候,长河彩电厂顺应时代潮流,一次性从国外引进了六条彩电生产线,短短几年间,就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彩电巨无霸企业。

正因为有了长河彩电厂几乎不计血本的投入,才有当年长河影院的独领风骚。

时过境迁,国内彩电市场渐渐进入饱和,外国品牌涌入国内,粗犷发展的弊端开始暴露,再加上网络的兴起,年轻一代对于电视的依赖性降低,长河彩电厂的那叫一个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曾经被树为全国典型宣传的巨无霸大厂,每况愈下,终于在2010年宣布倒闭。

最后资产清算结束,长河公司所有的资产和账面资金都用来顶账还不够,唯一保留下来,居然就是这个长河影院。因为最后几任厂领导实在无力再去维持影院,也没工夫去管这个副业了,干脆承包了出去。

几年下来,长河彩电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曾经的‘长河集团’,就只有这么一个电影院。

没了长河彩电的支持,长河影院的经营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设备陈旧,人员冗余,服务竞争意识都跟不上,沦为阳川市影院中的边缘角色,去这里看电影的,大多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图个方便便宜而已。

苏铭和侯龙涛从影院门口的水泥台阶上走进大门,冷冷清清的大厅里,有两排褐色的老旧沙发,零零星星的坐着几个顾客。

侯龙涛正要给影院的吴总点电话告诉对方到了,苏铭摇摇头,说:“先抽根烟,坐会再说。”

侯龙涛愣了一下,很快会意。

要是吴总来,肯定什么都拣好话说,自己这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