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汪升捷> 第37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部分 (1 / 5)

新任厂长是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这是当时的称呼,现在改称为院士),华夏半导体权威王shouwu同志,特地从学术一线被派到新组建的国家实验室担任要职。

这是长久名单上第一要人,名至实归的半导体领军人物。王委员按现在来讲也算是海龟,当年他26岁留学美国印第安那州普度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工程力学,第二年即获得硕士学位,数学功底尤其精深。

美国人为了挽留人才,资助他攻读博士学位,此时王委员对量子物理感了兴趣,转而研究半导体。

50年朝战爆发,王委员夫妇毅然回国,幸而没受到多大的阻挠。回国之后的王委员即在中科院任职,举办了半导体培训班,组成了华夏第一个半导体实验室,做出了华夏第一批锗晶体管,58年还和林lanying合作拉制了华夏第一根单晶硅(台湾人好像九几年拉出单晶硅的时候,欣喜若狂),创建了华夏第一个晶体管工厂。

不但如此,王委员还曾研制成功过激光通信机及激光测距仪,这是长久在雷达研究所了解到的。

只是十年动乱,王委员受到了停职审查,并被监督劳动,没有机会一鼓作气将华夏半导体事业推上巅峰,达到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步。即使这种恶劣的情况下,王委员依然做出了成绩,着手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开展了对新发现的耿氏器件中畴的雪崩驰豫振荡的深入研究。这可是顶尖的研究,其成果75年还在美国物理年会上宣读过。

正是如此,王委员可以说是华夏半导体工业的创始人,正因为有了他的努力,华夏现在的半导体工艺才没被老外甩下。总局领导是三顾茅庐,终于将这尊神请了出来,主持半导体研究工作。

这个长久记得很清楚,因此名单上列的第一位大能就是他。只是据虞博士讲,这位王委员木呐少言,不太会来事,放在管理岗位上有点不太适合。

不过虞博士和他关系很好,经常交流,因此虞博士挂个顾问的名,厂里的大小事务却是虞博士处理。

在新组建的国家实验室序列里,王委员、林教授等等一批物理学家负责生产工艺、设备的改进,及基础理论的研究、汇编,手下精兵强将无数,皆是年轻的工程人才。

这只是878厂的情况,至于硅的提纯、拉制另有专人负责,同样也是行业翘楚领导,不过不在本地,连虞博士也不知道具体情形,只知道用来实验的硅晶圆的质量是越来越好了。

管理上虞博士可是费尽了心思,总局领导也支持,d老更是在动员会上提出,无论如何困难,用何种方法,一定要把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搞上去,中央绝对支持。

因此虞博士详细制定了一套工作方法,极力避免消极怠工的情况出现,还听取老工人的意见,引进了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

要说这鞍钢宪法可是华人原创,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

这可是智慧的总结,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其实没有不好的制度,只有没有落实到位的方法。

曾经的鞍钢宪法被我们抛弃过,作为历史垃圾随同国企一起烟消云散,被打成落后的烙印。改革开放之后日本、欧美等等向我们输出了不少先进的管理经验及制度,我们也付出真金白银,不过仔细学习之后却总是悲哀的发现,先进的制度和两参一改三结合何其相像也!

社会的大形势决定了一切,土办法就是土办法,怎么能比得上洋和尚念的经,同样的管理思想经过英文一包装,那就是真理,却不知自己的真理早就被我们抛弃。

不说这个说起来伤心,草长久听了虞博士的叙述,对国家实验室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这东西一时半会也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