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1部分 (2 / 5)

之前,华夏部署在亚丁湾的护航战舰都只能回国维护,因此每一艘战舰的部署周期都控制在半年之内,一般在四个月左右。

如此短的部署周期,其实用不着进港停靠。

就近获取一座港口,更多的是让随同战舰活动的补给舰就近获取给养,特别是难以长期保存的新鲜食物。

其实,在亚丁湾护航期间,华夏海军就经常在巴基斯坦采购瓜果等新鲜食物。

后来,在吉布提获得了补给基地,也主要用来囤积食物,让护航战舰能够就近获得必须的给养。

单纯从护航的角度来看,华夏暂时没有在波斯湾获取港口的必要。

放出这个信号,主要还是在利用自身的影响力,让冲突双方尽快结束军事行动,从而结束伊拉克内战。

只不过,短期内,华夏最多在波斯湾部署几艘护航战舰。

至于这样的努力有多大的效果,那就不好说了,毕竟在海湾地区,华夏的影响力连俄罗斯都比不上。

俄罗斯已经公然至此伊朗。

美国则始终没有表态。

英国在中东的政策与美国一致。

法国关注的是叙利亚,对伊拉克内战不太在意。

只是靠华夏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力量,就算能够产生一些影响,也最多只是阻止冲突扩大。

也就在王栋回到利雅得的当天,在俄罗斯弃权的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项没有多少约束力的谴责提案,要求伊拉克内战所涉及到的国家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并且从伊拉克撤军。

所幸,穆罕默德王储已经回到利雅得。

在提案获得通过之后,穆罕默德王储立即表示,只要伊朗撤走所有部署在伊拉克的军事人员,沙特与阿盟国家就会撤兵。

随后,阿联酋、阿曼、科威特与约旦也做出了同样的回应。

这下,皮球踢到了伊朗脚下。

虽然伊朗从来没有承认出兵伊拉克,但是十多万伊朗军人进入伊拉克,是没有办法否认的事实。

更何况,伊拉克出现了大量伊朗制造的主战装备。

如果伊朗不肯答应撤兵,那就要为冲突负责。

到时候,沙特就有充足的理由指责伊朗扩大了伊拉克内战,以此号召国际社会对伊朗实施全面制裁。

问题是,现在撤军合适吗?

沙特等阿盟国家敢于答应撤军,只是因为已经把拉扎克政权武装了起来,而且拉扎克政权在战场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优势。

当时,迪瓦尼耶与纳杰夫已经被政府军攻占,库特也被政府军包围。

因为得到了阿盟国家的权力支持,所以伊拉克政府军气势如虹,大有一鼓作气打下巴格达的架势。

卡里姆政权呢?

在退到卡尔巴拉与希拉之后,叛军在正面战场上已经无路可退,再退的话,就是巴格达了。

库特方向上,叛军的处境也不是很理想,未必能够解除政府军的包围。

更重要的是,打到这个时候,叛军已经没有多少重武器了。如果没有伊朗的援助,叛军根本打不过政府军。

要知道,政府军一直不缺重武器。

只要伊朗在这个时候撤军,政府军就会发动猛攻,而缺乏重装备的叛军,未必能够守住巴格达。

丢掉巴格达,叛军还能在哪里立足?

巴古拜,还是拉马迪?

别忘了,巴格达是伊拉克的交通枢纽中心,丢掉巴格达,等于北面的城镇全在政府军的威胁之下。

再往北,就是库尔德人控制的地区。

可见,在扭转局势,至少是获得局部优势之前,叛军依然得依靠伊朗,也就不能从伊拉克撤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