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恶性的,负面的。奇Qīsuū。сom书
科学家、科学团队之间的竞争是科学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每项科学发现最终都属于全人类,但它由谁得到,却事关荣誉和利益。科幻作品里面,这种竞争往往成为情节主线。比如大陆科幻作家查羽龙的《光明之箭》,就描写了两个科学家团队在“超光速火箭”研发上的竞争。美国科幻电影《龙卷风》描写了两个团队在龙卷风研究课题上的竞争。
竞争是科学界内容正常的规则,而对他人成就的剽窃则是违背游戏规则的行为。在威尔斯的小说《隐身人》里,天才格里芬发明了隐身术,被他的老师剽窃,这件事成为他敌视社会的一大诱因。在科幻电影《地心抢险》(《The core》)中,也有“官方学者”约翰斯剽窃“民间学者”爱弗森的成果的情节。
第六卷:科幻与科学 第六章:沉重的科幻主题——反科学思潮(1)
第一节:什么是反科学思潮?
第二节:自发怀疑时代
第三节:反乌托邦名作
第四节:其它例证
第一节:什么是反科学思潮?
我们高速行驶时,不能无限制地加速,否则一定是毁灭。人类不知道刹车,这是最可怕的,我们今天桌子上的电脑比十年前美国国防部电脑的运算速度还快,一旦人类依赖了这些非自然属性的东西生存的时候,就是人的灭顶之灾。《经济观察报生活方式增刊》21页。
这是一部科幻小说的主题吗?不,这是古董收藏家马未都面对记者采访时讲的话。文人对科学或许永远持质疑态度。而主要由文人发展起来的科幻文学,也从未脱离开这个氛围。
在中国的主流语言环境下,反科学这个词容易使人联想起“反动”、“倒退”、“蒙昧”等色彩。当然,这与定义和翻译方法也有关系。反科学一词是对英语词汇anti…science的翻译,而anti…science这个词在西方学术界也很少有明确的定义。不过,学术界在使用这个概念时,多半指那些对科学持怀疑态度的观点。
为了廓清这个概念,北京大学的田松将反科学思想与反科学行动区分开来。“反科学思想是人类思想的重要部分,反科学思想的对立面并不是科学,而是唯科学(主义)……”而反科学行动则是“用科学之外的标准来衡量科学的结论,以科学之外的理由(政治的、宗教的),动用科学之外的力量来限制、干涉、压制及破坏科学的行为。”田松《唯科学反科学伪科学》
据田松介绍,现代反科学思潮包含了形形色色的门类,“来自人文知识分子的、宗教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生态主义者的、女性主义者的、后现代主义者的甚至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的反“科学”思想;也包括伪科学;霍耳顿甚至把“科学主义”也包括进来。由此可见,anti…science一词的所指集极其复杂、混乱,有些元素只有很远的关系,甚至相互矛盾。“同上。
周阳春对“反科学”的含义也作了类似的说明:“……它不是科学本身的真伪和好坏的区分,它也不反对科学……它主要不是来自于科学的外部,而是来自于科学内部的一种自我反思。是因为20世纪以来,科学恶性膨胀而引起的一种恐惧、逆反情绪。”《科学精神与现代反科学思潮》175页
综上所述,可以这样理解“反科学”一词:它代表着一个松散的思潮,并没有系统理论,也没有成形的组织;它是对科学自身敝病的理性反思,基于事实作出的思考,而不是恶意的谩骂歪曲;它是思想而不是行动;一般而言,它能够引导人们反思科学本身的价值。
其实,如果笔者对“反科学”一词的内涵没有理解错的话,使用“科学怀疑论”来标识这种思潮或者更符合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