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得偿夙愿而有些沾沾自喜。
而德国人则在10月,派遣两艘装甲巡洋舰护送第一批3个师的陆军前往菲律宾,开始正式接收菲律宾后的恢复社会安定行动。
就在这个时候刚刚改组完成不久的帝国海军办公室就准备在即将到来的1899年初搞出一个大动作。
虽然约亨与1895年末就提出海军行政系统的大改革,不过实际工作却是从1897年才开始的,期间也受到了相当大的阻力。
首先是来自帝国总参谋部的反对,海军军事内阁从行政体系上位于海军总参谋部之下,这意味着海军总参谋长有权管理海军军官的任命。这种权利是陆军总参谋部所没有的,要不让当年瓦尔德泽也不用和帝**事内阁长官冯?阿尔贝迪尔建立密切关系了。海军拥有陆军都不曾拥有的权力,这点让容克军官团极为抵制。
其次是来自议会的反对,整个海军总参谋部对皇帝直接负责,那么这是至首相于何地?从法律上德国可只有一个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官员,那就是首相。陆军总参谋长就算有直接面见皇帝的权力,但也不是说可以把首相抛到一边去的,因此议会将这项改革看作是对帝国宪法和对首相权威的冒犯。
受到各方阻挠后。约亨意识到自己有些操之过急想当然了,虽然有皇帝的支持,卡普里维本身也没有反对。不过就算强行推行下去难免会和陆军和议会产生裂痕。德国内部的旧势力就算是皇帝和首相也要掂量掂量要不要对着干啊。
于是计划被重新调整,为了安抚陆军。将帝**事内阁降级,并入帝国总参谋部,帝国总参谋长因此有了对陆军军官的任命的管理权。
不过如此一来陆军的权力就会大增,那么约亨提出,建立帝国战争部压到帝国总参谋部头上去。原本普鲁士王**事机构中是有个普鲁士战争部的,不过现在已经没了。
普鲁士战争部实际上就相当于普鲁士国防部,管理军队的行政事务,不过在有了海军部以后。战争部实际上就相当于陆军部了。不过因为普鲁士总参谋部的权利越来越大,普鲁士战争部的意义就越来越低了。
自从1870年以后普鲁士战争部就一直被总参谋部所把持,实际上名存实亡。在组建国防军时普鲁士总参谋部变成帝国总参谋部后,普鲁士战争部就没有意义了,然后被腓特烈三世取消。
而现在德**事行政体系分成帝国总参谋部和海军部这两个互不统属的部门。约亨提出,既然如此,不如组建帝国战争部,将帝国总参谋部降格为陆军总参谋部,和海军总参谋部一起被帝国战争部管辖。
并且参照海军,将军需总监从总参谋部中分离出来。学习海军那样组建独立的陆军办公室,而原本的总参谋部的职能变成了陆军总司令部的职能。各军种军事内阁这个名称被取消,改为各军种人事部。
各军种负责自己内部的人事任命。装备采购,后勤等任务,但是行政体系上是隶属于战争部之下的,各军种编制规划等一些工作需要通过战争部长批准,不过战争部长没有作战指挥权,只能对帝国的国防政策进行规划。
战争部长由文职担任,作为首相内阁的国防政策顾问。这样一来打压了陆军总参谋部的权利,将海军提升至和陆军相同的地位,加强了首相的权威。也符合议会的要求。
当然,德**队内部的旧势力对于这种削权行为肯定是抵触的。因此保留了军种的作战指挥权、人事独立、装备采购独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