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8部分 (3 / 4)

态。

北边刚一平息,南边于禁就到了。于禁这边不同了,不再是对峙了。要说起来,为什么于禁的南边会比北边晚到呢?那是因为,于禁这边是投入要战斗的。因而,在即将投入战斗之前,于禁就事先下令,让士兵休息了一会儿。因为休息了,所以,他们就比绕道北面的那两千士兵晚到了一点。

同时,也不需要再次说明,于禁这边的士兵体力是充沛的。三千人早就散开,突然出现。一出现,就挥刀杀了上来。而在会稽军队的南边,最外围的,乃是那三千吴郡士兵。

……

田兰曾经说过,要尽量的少杀人。什么叫尽量少杀人呢?也就是说,应该比前面刚刚过去的战役少杀一点。这里说的并不是具体的人数,而是一种比例。最近刚刚过去的战役共有两场,一场是杀六千三,俘虏七百;另一场是全歼六千。也就是说,前面一场杀死敌兵九成,后面一场十成。

因此,田兰说,这一次,对会稽的军队要尽可能的少杀。意思就是说,不要再杀死九成了,最好只杀七、八成;如果能够只杀五、六成,那就更好了。

第二卷 第247章 三面受敌

第247章 三面受敌

甲队曾经有千人战三万的辉煌战绩。但客观地说,还不能说明问题。那时的三万平原兵,乃是从各县东拼西凑来的,指挥不统一,步调不一致,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此时的会稽士兵,则是一支正规的军队。因而对于于禁来说,率三千兵,杀往这一万多会稽士兵,是不需要考虑少杀的问题的。正常情况下,无论怎么杀,都不大可能一下子把敌人杀光。于是他们就冲上来了。严伯虎的三千士兵还没有反应过来,一个个就成了刀下亡魂。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点状况。就是严伯虎这三千士兵,与会稽士兵并没有挨着,而是隔了一段距离。产生这样的情况是自然的,就是源自统属不同的原因。士兵们统属不同,很自然地就会有一些带有地域性特点的习性,对于非同一习性的其他部队士兵,就不怎么客气。因而,统属各异的部队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就会隔出一段距离,以减小士兵之间发生摩擦的机会。

三千吴郡士兵没有一人逃跑,可以称得上英勇。其实他们也并不是不想逃跑。他们都是正常的士兵。而正常的士兵,就不可能一开始就想逃跑。士兵总是要战斗的,因而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战斗。只有在战斗不利的形势下,滋生了恐惧,然后才会有逃跑的想法。三千吴郡士兵战斗了,然后他们就死了。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得出战斗不利的结论,还没有来得及恐惧,他们就死光了。

田兰士兵惊人的战斗能力是造成这场快速杀戮的根本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吴郡士兵的疏忽大意。吴郡士兵,包括旁边的会稽士兵在内,都没有想到南面会有敌情,更没有想到南面来的军队说打就打,跟北面和西面完全不同。士兵们普遍还没有拔出刀来,三千就死掉了两千。剩下惊慌失措的一千吴郡士兵,当然很快就被消灭了。

如果没有那个间隔,于禁肯定会继续杀过去的。但是,有了那个间隔就不同了。战斗的中途就必然出现了停顿。而边上的会稽士兵也完成了拔刀的动作。

因为这个停顿,于禁就改变了主意。于禁下令:“原地待命!”

……

原地待命之后,距离会稽军队有多远?也就是二、三十步的距离。原来的吴郡士兵与会稽士兵是友军,这个距离足够了。但是,现在吴郡士兵换成田兰的士兵了,不是友军了,这样的距离明显不够。

为何于禁不下令退开一点呢?于禁倒是这么想的。但这个时候不能退。距离敌军过近。退后,很可能会招致敌军的追袭。因而,只要不往前进。就只是原地待命。

那这个距离太近了又怎么办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