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部分 (3 / 4)

)不搞文人相轻,要依靠集体综合功能。( 四 )要淡化“官”念,要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五 )知识要不断更新。( 六 )要艰苦奋斗。

申怀忠就是你们学习的榜样!愿我们的企业涌现出更多的申怀忠!

“干出成绩是你们的,干出问题是我的!”(1)

何大福在金箔厂“横冲直撞”,口号是“坚定不移走改革之路”,打出的旗帜是“振兴金陵金箔”,加上他又是“一把手”,弄得李雄关一伙反对派也无可奈何。一方面厂里的大部分职工和外来的新兴力量都跟着何大福走,另一方面何大福也确实使金箔厂“起死回生”了,继1984年圆满完成了天安门四十万张金箔的“政治任务”,得到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锦旗表彰之后,整个金箔厂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职工中群情激昂、意气风发,生产工作蒸蒸日上。1985年国庆节前夕,何大福又策划了一场职工书法展览,他亲笔书写了一个条幅:“希望之路”。四个遒劲饱满的颜体大字,贴在书法展览的榜首。这几个大字虽然不能跟名家书法相比,但是对一个没有什么文化氛围的小作坊企业来说,却是“惊世骇俗”。职工们看到这幅书法,佩服道:“想不到何书记还有这两把刷子!”何大福笑着,玩了一把幽默:“哈哈,原来三把呢。从化工厂调过来,丢了一把,现在只剩下两把了。”大家笑得前仰后合,都说:“这下金箔厂真的有希望了!”

可是,李雄关一伙还是不肯改弦更张。严重的个人主义作祟,使他们很难从内心深处融入到这场改革浪潮中来,成了新时代的“智叟”。他们自己不当演员,不当球员,却热衷于当观众、当裁判。何大福前进路上每有动作,都成了他们这班人“评头论足”的“目标”,一有机会,他们便射来一支支冷箭,令何大福防不胜防。

1985年底,金箔厂又进了一个人。此人是一名大专生,后来成为金箔厂的副厂长,名叫杨春。他原来是分到金东县另外一个工厂去的,得知“金箔梁山聚好汉”,硬要闹着投奔金箔厂。人事部门本来都是随手划划的,当即同意了。对于这位金箔厂有史以来第一位分来的大专生,何大福如获珍宝,立即将此事排在当年金箔厂十大新闻头一条,何大福对杨春更是培育有加。先是放在生产车间学习锻炼了几个月,要求他掌握生产工艺、操作流程、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接着便安排他在管理科室,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实习;实习结束后,何大福安排他在供销科任副科长,负责原材料采购。那时马国富已近退休年龄,何大福有意让杨春接马国富的班。

当时的中国,所有物资都还“紧缺”,买物资要请客送礼,跟后来买物资“拿回扣”完全是两码事。那阵子,杨春磕头作揖为厂里买这买那,尽职尽力,干得还不错。开始,厂里有人担心他年轻没经验,怕他干不好,后来见他干得不错,大家都不再作声。何大福认为他文化高、脑子灵,又有积极性,本意是让他锻炼锻炼看看。结果,杨春很快适应了,何大福也高兴。

谁知,杨春却干了一件震惊全厂的大事,让金箔厂稍显平静的局势又突然紧张起来,也让何大福刚刚宽松了一点的生存空间再次陷入了危机四伏的境地。

杨春到外面采购辅助材料,有时人家闹着请客吃饭,他只得照办。花钱不多,二十元、三十元。有时为了求人办事,带点土特产,也是花钱不多,二十元、三十元。可时间一长,出差补助费不够抵冲,竟积累了二千多元亏空账,财务报销不了,杨春个人工资也不够贴。这样,财务借款超期还不了账,这下急了!偏巧,厂里维修打箔机多余下来一些废钢废铁和其他车间剩下来的一些废纸废料,被一个收废料的收去了,正好价值有2000多元。杨春心想:我买东西花钱也是为公家,这废料收入也不用走大账,两相抵冲,正好,简直是解决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