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5部分 (2 / 5)

了这样的想法,难道我们都是一群被韦恩斯坦兄弟摆布的老糊涂?

虽然隐隐看到了效果,但墨菲没有停下来,媒体上面的吹捧哈维韦恩斯坦的声音,贯穿整个投票时段。

尤其是在圈内影响力巨大的《好莱坞报道者》上,在投票时间进入中段以后,墨菲直接花费巨资,接连买下重要版面,继续报道哈维韦恩斯坦的奥斯卡生涯。

“《艺术家》,哈维韦恩斯坦为奥斯卡量身订做的礼物!”

学院的核心成员们最讨厌的是什么,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也无从去猜测,但有一点是有些共通之处的,他们向来厌恶那种异常明显的为了冲击奥斯卡而冲击奥斯卡的行为。

“早在去年5月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哈维韦恩斯坦就发现此片对平均年龄高达56岁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投票者来说,简直就是量身订做的礼物:黑白、无声、模拟好莱坞经典时代明星的举手投足,逻辑简单且恰到好处的100分钟片长,都非常适合他进行奥斯卡运作。”

“更重要的是,其对试映日和公映日之间的时间差,也设置得和《国王的演讲》如出一辙:当年《国王的演讲》的好评是从前一年9月的多伦多电影节发出,但大规模上映却安排在奥斯卡颁将之前,而它的竞争对手《社交网络》早已被晾干;《艺术家》同样是做了漫长的舆论预热,才在颁奖前逐步扩大上映规模,尽管有观众冲进影院发现这是一部默片,受到了愚弄要求退票,但这桩新闻本身就是一个卖点,进一步让投票者感到:奥斯卡还是要注重点品位档次的,普通观众没文化……”

“哈维韦恩斯坦如今已经成为奥斯卡背后的操纵者,如果你想提前知道奥斯卡获奖热门?那很简单,去调查一下韦恩斯坦影业公司的项目进程表,就清楚了。”

与此同时,墨菲也没有忽视评论界对奥斯卡的影响力。

著名评论人斯蒂芬科尔伯特在其主持的“伯特时间”节目中公开咆哮,指责《艺术家》是“令人作呕”的谄媚,影片为了向学院派示好而改变拍摄初衷,“卑鄙”的将影片剪辑成黑白默片!

随后,洛杉矶地区以托德麦卡锡和肯尼斯图兰为首的职业影评人们,也纷纷在自己的专栏里面抨击《艺术家》这部影片。

“《艺术家》在整个参选过程中都充满了向好莱坞学院派示好的倾向性,而其作品本身并不符合奥斯卡一贯的评选标准!”

“如果要我付钱看黑白文艺作品,我宁愿选择看《纽约时报》,如果奥斯卡将奖项给了《艺术家》,还不如颁发给《变形金刚》,至少它更过瘾。”

各种各样的花式炒作,一直持续到了二月中旬,随着学院投票截止日期的到来,媒体和好莱坞忽然之间就恢复了安静,所有人都在静等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开始。

第六百四十七章你死定了

每年奥斯卡提名公布后,最让人着迷的话题莫过于谁将是最后的赢家,媒体、预测机构,以及众多影迷们个个心有所属,期盼着信封拆启的时刻早点到来。

如果观众有足够的兴趣,甚至还可以在奥斯卡的官方网站上参加网上预测和抽奖,假如运气和小金人得主不相上下的话,等待他们的大奖将是索尼提供的五十英寸的液晶电视。

早在数天之前,今年正式更名为杜比剧院的好莱坞与高地中心门口的巨型金像就吊装完毕,这位气度不凡的“奥斯卡先生”到位之后,红地毯区域的搭建工程也陆续完成,特别是长达600英尺的红地毯,更是明星展示风采的关键场合。

红地毯的起点处,还搭起了一座占地面积在500平左右的巨型帐篷,出席颁奖典礼的明星嘉宾乘车抵达后,将会在帐篷中稍作停顿,然后陆续走上红地毯,进入柯达剧院,红地毯边上留给各路媒体的拍摄区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