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部分 (3 / 4)

除前面倒座房外,二进三进院子,正房均是五正两耳共七间,东西是带跨院的厢房,是五间的格局。只是二进主屋为两层楼,二楼四间屋子,西边另有个敞轩。

第四进乃是个大园子,种了好些果树,另有一大片菜地。

张老爷子名张大栓,生了两个儿子。

大儿子张槐,娶妻郑氏菊花,育有两子三女,按排行分别是板栗(男)、小葱(女)、红椒(女)、山芋(男)、香荽(女);小儿子张杨,乃永平五年进士,在翰林院任两年编修后,外放榆州治下三元县令,任满后又转去西南知岷州,亦育有二子一女,分别是南瓜、玉米(庶出)和青蒜。

这张宅目前就张大栓夫妇和大儿子一家住着。

在三进院子里,正房东屋内间,两个少妇正坐在圆几旁说话。

其中一位头上梳着单螺髻,简单插一只碧玉簪,连耳坠亦无。她眉眼沉静,肤色光洁,上身是橙色暗花祥云纹蜀锦对襟褙子,下面月白裙子,小腹微微隆起。正一边翻看账本,一边不时地问另一人话。

这就是张槐之妻郑菊花,板栗的娘亲,葫芦的姑姑。

回话的是个管事媳妇,深麦色肌肤,眼神清亮。

“葡萄,这个月田上酒家的账结了,就让刘小四把那些盆景收拾规整好,准备山野斋开张。让他选定日子再来回我。荷叶鸡作坊那边,催着你娘一些,算了账好发工钱的。中秋节的赏钱不能马虎了,那些做得好的,都按定好的章程发赏钱,可不能让人说咱们言而无信。”

葡萄忽闪着黑葡萄似的眼睛,一边听着,一边连连点头。

又记录一番,方才将鹅毛笔架在砚台上,说道:“刘小四说,他想把山野斋定在八月十六开张。还有,有人劝他说,要是在下塘集也开一间田上酒家,生意肯定好得很。他让我问问太太的意思,反正咱们集上有园子的。”

郑氏摇头道:“还是甭操那个心。这田上酒家开在清南村,各样蔬菜瓜果、鸡鸭鱼肉等物,无不是就地取材,图的就是一个新鲜。要是在集上也开一家,那不跟人家酒楼一样了,哪里还有这长处?再说,咱们家无论做啥生意,向来都是卖自个出产的东西,不同于真正的商家,犯不着去集上跟人抢。”

葡萄就点头,又说其他的事。

这时,就听外面有人喊“大少爷”,然后屋外旋风般地窜进一个人,却是板栗。

郑氏看着儿子跑得额头冒汗,气喘吁吁的样子,奇怪地问道:“咋晌午家来了?”

为了节省时间,儿子晌午在田上酒家吃饭,或是在外婆家吃,并不回来的。

板栗拖过一张竹椅在桌前坐下,又接过葡萄递过来的茶水一饮而尽,歇了口气,才道:“娘,青莲在咱们家么?”

郑氏点头道:“在。上午韩庆送他来的。”

板栗忙问道:“咋没瞧见哩?”

葡萄笑道:“怕是跟香荽在后院玩吧。刚才跟红椒山芋认了会字,有些不耐烦,就跟香荽往后边去了。陈婶子在后园子伺候菜地,说看着他们的。”

板栗忙对外叫道:“小草,你去把三姑娘和四表少爷喊回来。”

小草应声去了。

这里,板栗一五一十地将郑家发生的事跟娘说了。

郑氏听了大惊:“不是韩庆送他来的么,咋还到处找人哩?要是你大舅母没让他送,他也不能送青莲来呀!”

葡萄目光闪了闪,道:“怕是都叫四表少爷给哄了。我那会儿还奇怪:咋韩庆送人来,也不赶车哩?那么老远,他背着四表少爷就来了,还真是憨。”

板栗道:“我也没来得及问情由,想着把人先找到再说。只要人真在咱们家,回头再问他是咋回事。”

郑氏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