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误入世外桃源> 第15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部分 (2 / 4)

活水因为常清常新所以充满生机,而死水却没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天长日久变得腐朽不堪。诗中也充满了大量的不定点,死水的面积有多大,有多深,死水在哪里,为什么会成为死水,能不能成为活水,怎样才能成为活水,为什么是一沟而不是一洼或一渠,我们是不是联想到老舍写过北京的臭水沟,这死水可不可能出现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当我们填充这些不定点时句子的意义就慢慢地确定下来,并且死水的丰富性也展现出来。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正确地理解诗中的每一句意义以及全部句群的意义,诗的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具体描写了这沟死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沉重、腐朽、浊臭和绝望。

当我们正确地理解了诗句的意义,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图式化外观,也就是诗人描绘得一幅死水图,这幅画是丰富多彩的,诗人就是把这幅画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的意境幽远,引起人的无穷审美想象。诗人描绘了破铜烂铁‘油腻、霉菌、白沫、花蚊和青蛙等,这些对象通过这个图式化外观也极为鲜明地呈现出来。

诗的第四个层次即“在句子投射的意向事态中描绘的客体层次”,这个客体实际上就是诗人想要表达的真实内容,如果我们不知诗人及其前景,光看这首诗,我们也许只会停留在具象的死水层面上,但“诗歌的‘真实‘内容是通过隐喻的方式曲折地确定的,说得更准确一些,只能以这处方式来确定和意向。”诗人正是通过死水隐喻了旧中国,只有达到这个层次,才算真正理解了诗人“描绘的客体”。诗人是一个爱国者,当从美国回来时,看到腐朽的老大帝国死气沉沉毫无活力,极大地触动了诗人触感的神经,诗人急于表达这一客体及对它的感情,偶然地找到了“客观对应物”即死水,借死水巧妙地描绘了旧中国的腐朽与黑暗,并且找到了它的根源,即传统儒家文化的僵死是导致中国如此黑暗腐朽的根源,最后诗人提出了改造旧中国的方法,即用西方的自由*文化来改造这个旧世界。所有的表达都是隐喻的,含而不露的,但又是十分明显的,深刻的,这些构成诗的重要的“审美价值质素”,是这首诗极富魅力的原因所在。

诗的四个层次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整首诗又是一个质的和谐。里面充满矛盾,但矛盾最终被克服了,诗人并没有回避矛盾,而是揭示了矛盾,展开了矛盾,最终通过解决矛盾而达到了质的和谐。没有矛盾就没有张力,这些张力是美与丑、善与恶的张力,这张力通过陌生化语言、隐喻、悖论与反讽等艺术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诗人通过具体地描绘死水揭示了矛盾展开了矛盾,最后一节又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诗人的感情是深沉的、理性的、内隐的,这里没有郭沫若式的情感喷发,也没有田间式的鼓动,一切都是平静的,不动声色的,正如英伽登所说,这首诗“展现出水晶般明澈的构造,审美相关性质通过各个部分分布得非常合理,从而具有一个审美相关性质的和谐。在其审美具体化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古典的‘、理性的结构的静穆的魅力。”《死水》一诗的结构正是一个水晶般的理性结构,外表十分幻美斑瓓,各个部分整体上又完美和谐,在一定的距离外观照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静穆的美。

我们分析了《死水》一诗的艺术结构和描绘的技巧,这些构成了该诗的审美价值质素,这些审美价值质素正是我们对该诗形式研究的目的,从诗中发现审美价值质素也就是对诗描绘的各种对象具体化,在具体化中我们理解了诗的审美价值以及诗人描绘的意向性客体。

第七章 《死水》一诗的意义:生命的快乐 引言

英伽登说:“我们通常也说,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正是那些世代流传并且在不同的文化时代都经历了新的成功的作品。”我认为“新的成功”就是指读者对文学的作品的合理误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