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9部分 (4 / 5)

。内阁大学士张四维便是晋商之后,不一样做到了内阁首辅?

谢慎要给商贾的资源是办厂,兴实业。

明代中后期一度出现了资本萌芽,之所以被扼杀是因为自身制度的问题。

正因为朝廷不禁止商贾之后参加科举,其子弟一旦科考中第,就摇身一变成了官绅。

有了功名官位可以躺着捞钱,谁还愿意没日没夜的卖苦力。这便是资本萌芽被扼杀的真正原因。

但如果给了商贾办厂做实业的权力,他们就会考量其中利弊。

科举中第,光耀门楣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确实太低。

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倒不如靠办厂做实业来扩充提升实力。

毕竟这和一般的经商还不同,属于手中攥着王牌,旁人便是想欺凌也得顾忌些。

眼下大明五口通商,资本和技术的输入是很多的,未来可办的实业有很多。

即便不考虑将来,就眼下看能够办的实业也有很多。诸如织造厂,造纸厂,织染厂,酒厂,不一而足。

其实工厂和作坊的区别不在于规模,而在于能不能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

譬如织造一事,在江南古已有之,几十织机的作坊更是无数,可为何不能发展为织造厂,便是因为不能进行规范化管理,没有制度性的东西。

谢慎准备开放一个口子给这些商贾,有远见的就会看到前景投身进来。

一旦这些商贾有了实力,就可以作为对付士大夫的利刃,改变大明重道德不重能力的情况。

谢慎曾经想过多种改造士大夫的可能性。最终他发现不给一些外部压力,想让这些士大夫主动改变是不可能的。

只有树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才能让这些士大夫有所忌惮主动求变。

改革肯定是痛苦的,但毕竟只是阵痛。如果不改革,大明必将按照老路走下去,最终覆灭。

现在不过是明中期,谢慎完全可以遵循祖制,做个老好人安享太平一辈子。

但他于心不忍,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明毁于制度。

这个制度有缺陷那就去改变它,放任不管才是懦夫!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很好,但仅靠此还不够,因为没有外部压力抵着官绅阶层,仅靠上层施压很快就会反弹。

张居正一死,他的万新政不就是立刻废掉了吗?

自上而下的改革总会有这样的问题,而如果给商贾好处引其为改革的驱动力效果会好的多。

这不是单纯的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而是兼而有之。

换句话说,这是谢慎对于改革大明的一场尝试。

至少要拼尽全力做出努力,才不枉费穿越这一遭啊。

他不是没有想过扶持勋贵,但大明朝的勋贵自土木堡之变后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了。

在此之前,勋贵还能和文官阶层分庭抗礼。但这之后勋贵彻底成了混吃等死的代名词,指望他们对抗官绅真不如指望商贾。

当然商贾亦有自身的缺点,那就是近乎疯狂的逐利,这一点可以通过税收来调节。

谢慎一直认为大明朝的商税实在太低了。便是江南这么富饶的地方,商税也才三十税一,而且永不加赋。这个就太要命了,本来商业就暴利还不让加税,结果就是商人富得流油,朝廷穷的叮当响。

谢慎要扶持商人做实业那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加税。

当然为了避免反弹太过强烈,加税可以徐徐图之,一开始先加到十税一,之后再根据反应制定阶梯税。

但农税这块除了用银两代替实物税,谢慎并不打算改变。一来是比起商税农税这块实在不够看,二来是农业是大明的根本,容不得出差错。农民们过的本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