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3部分 (2 / 5)

更加阴沉;一言不发。

来洛阳的途中;他可是写了几首反应百姓流离失所的诗歌。

“若是没有叶公;这二十万百姓;要么从贼;要么饿死;杜公承认不承认?”李冶这时问道。

“是……但是……”

“但是叶公若是早些平乱;他们就不会流离失所;杜公是这样想的对不对

“那么叶公可能在洛阳呆一世么?叶公即使早日平定了袁瑛;只要朝廷当中奸人当道;只要他未能宰执天下;未能将政令行诸各道;平了袁瑛;还有张瑛、杜瑛;杜公承认不承认?”

杜甫不知从何说起。李冶这话;有些对朝廷的怨愤之意在里面;但何止李冶;就是杜甫自己;也不是对朝廷重用杨国忠而忽视叶畅心怀不满?

大唐江山从繁荣盛世;到现在的四面风起;根本原因不在于叶畅;而在于朝廷;这是杜甫早就得出了的结论。他私下里自己设想时;也觉得李隆基必须退位;换一个更为年富力强也能够给叶畅更多支持的皇帝。杨国忠必须去职;最好连他一党都全部被驱离朝廷中枢;赶到边境哪儿去屯田。而叶畅必须入朝为宰相;并且要独相;要能权倾天下二十载……

如此;天下必大治

但是李隆基虽年老昏聩;却是恋栈不去;已经失去了在内政上的进取之心;也唯有边境上的成就;才让他会兴奋起来。而杨国忠;不但没有去意;更是在想方设法要将叶畅赶出朝堂;甚至恨不得要了叶畅的性命

“若说天下还有何处可以避开昏聩之辈的束缚;便唯有辽东了。”李冶又道:“百姓不愿前往;叶公也不愿逼迫;但有人会逼迫。若叶公是出自私心;中原越乱越好;最好乱得万百上千万人都往辽东移民;但杜公你看;是谁来平定叛乱;又是谁真正把百姓挂在心中?”

话语未落;门再度被推开;一人神情惶然地进来。

来的是陆羽;他是与杜甫联袂来到洛阳的;但此时他的神情;甚为不安。

“安禄山入中原了”他大声道。

“什么?”杜甫脸上的肃然被震惊取代;与之相同的;还有李冶。

他们与叶畅关系亲密;点叶畅点评人物时;曾经说过安禄山这个人野心勃勃;终于大唐之祸。事实上安禄山现在手中拥有大唐近四分之一的官方精锐;另外还拥有几乎同样数量的私军。他借口与奚、契丹等族相抗需要钱粮;还掌控了河北道绝大多数民政。李隆基与杨国忠出于制衡叶畅、控制辽东的目的;又不断增加他的实力。

这样一股力量;留在边疆已经是国之大患;若是入中原;那更意味着国势危如累卵

“这怎么可能;是何人让他入中原的?”杜甫大声道。

“天子密使所召;而且;如今朝中已经派出正使前去相迎”陆羽道:“方才我在叶公那里听得的消息;叶公气得摔了杯子”

叶畅虽然不是喜怒不形于颜色;但至少杜甫没有见到过他愤怒得摔东西;从陆羽的话里;不难判断出;叶畅是真的怒极

李冶这样的女子;都不禁神情惨然:“杜公;你还要责怪叶公么?”

杜甫喃喃地说道:“没有……我一直就未曾怪过”

李隆基绝对不会想到;他召来安禄山之举;虽然平衡了叶畅的影响力;却也让叶畅身边之人空前团结;甚至让一些原本在中间犹豫观望之人;下定了决

杜甫说完之后;终于略有些踉跄地走出了门;他性子耿介;可到这种情况下;也明白自己想要质问叶畅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朝廷不要这些百姓了;不要这江山社稷了;叶畅还有什么办法?能在可能到来的危险之前;尽可能保存一些人;已经是叶畅能做的极限了。

出了大观园;来到街道之上;此时胜利的消息虽然已经传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