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耽搁其实是杨慎矜一手造成的结果,抵达伊始他便要搞大规模的询问,这才办案程序上是没有必要的。但杨慎矜料定王源是不懂这些审案的程序的,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这让他得以用三天的时间来完成自己所要的布局和所有的案件走向证据的整理。
这三天时间,王源既也没有提出任何的异议,甚至连案情都没过问。
但无论如何,真正提审李邕过堂审案,杨慎矜不能不邀请王源在列。不仅是因为王源最后在结案卷宗上的签名极为重要,而且还因为需要王源做个审案现场的见证。今后这件案子若是有人提出什么异议或者是吹毛求疵的找碴,有了王源这个见证,显然会堵住不少人的嘴巴。
上午巳时,两位查案使大人登堂入座。杨慎矜坐的主审之位,另摆一张桌案在侧首让王源落座。四名负责记录的文记一字排开坐在一旁的长桌边手中握着笔管准备记录。堂下十六名衙役挺胸叠肚分列堂下,手中握着杀威长棒,气势甚是摄人。
一名师爷举着名单念了一长串的人名,北海郡别驾柳绩,司马赵坚、长史刘成功等十余人鱼贯上堂,跪拜已毕垂首站立堂下。待这些人带到之后,杨慎矜冷声道:“带李邕上堂。”
衙役们的鼓噪声中,发髻散乱花白的李邕从侧首缓缓走出,身后跟着两名衙役。李邕面色虽然沉静,但步伐显然不太稳当,虽竭力控制自己的步态,但在众人的目光中踏上堂前青石地的时候,脚步虚浮趔趄了一下差点摔倒。
李邕缓缓跪在堂下行礼,起身后默默站在那里。杨慎矜面色冷峻,举手拍了拍堂木,发出啪的一声响,开口问道:“堂下所立何人?”
王源心中暗骂,这杨慎矜摆的什么狗屁谱儿,堂下何人还要问吗?殊不知这是问案的程序,问出这句话便是审案的开始,而一问一答也将被文记记录在审案卷宗之上。
“罪官李邕。”李邕沉声道。
“官居何职?”
“北海太守之职。”李邕答道。
一旁长条桌子旁的书记官走笔如飞,将这段对话如实记录。
杨慎矜威严再道:“北海太守李邕,你犯了何罪?”
李邕声音变小了些,轻轻答道:“罪官有负圣恩,不自节俭,不自自重,挪用了北海郡公钱。”
杨慎矜点点头道:“李邕,你承认北海郡账目上不明去向的三千四百余贯钱是你挪用么?”
“承认,是罪官所为。”
“这些钱款被挪用何处了?”
“……罪官宴饮无度,尽数挥霍了。”
“当真尽数挥霍了么?如何挥霍了?请详细的说与本官和王副使听听。”杨慎矜看似毫无目的性的发问道。
“……”
李邕沉默着,他自然知道杨慎矜想要自己说些什么。昨晚的那场谈话之后,李邕被送去和家人团聚。面对全家人沉默的目光,他甚至不敢直视他们的目光。而家里的人对自己依旧恭敬,苍老的儿子儿媳依旧恭恭敬敬的磕头奉茶,孙子辈们也同样的恭敬垂手立在一旁。李邕愧疚难当,他甚至没有勇气对他们说句话,只能轻揽几名年纪幼小的重孙子在怀抱里,看着月光沉默到天明时分,才被带回郡衙。
李邕当然明白,杨慎矜开恩让自己跟家人团聚,正是要让自己对家人多一分的眷恋之情,从而让自己明白,一旦自己不合作的话,这些自己愧对的家人便都要受到自己的拖累。这是高明的心理战,确实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昨夜在见家人之前,杨慎矜的话让李邕甚为反感,甚至打算拼死不从;但在见到家人之后,李邕动摇了。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对自己恭敬孝顺的家人被自己害死。一想到一家上下数十口被自己拖累,全部被株连杀死的情形,李邕的心便绞痛无比,便要立即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