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部分 (3 / 4)

称”的天真学童的眼光,真实地、正直地看他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逼真地揭露了中国的社会关系在动荡年月中的微妙变化,使人看到一幅辛亥革命前夜的生动的社会图景,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显示了鲁迅的讽刺才能和观察社会的犀利眼光。

《怀旧》的故事是很简单的:上层社会人物塾师“秃先生”和在太平天国革命中随机应变而发了财的绅士金耀宗,都是伪道学家,他们两人臭气相投,是因为两人处世哲学的一致,金耀宗曾以二十一岁无子为理由,纳妾三人,而秃先生则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投三十一金,购如夫人一” 。两人都是当地的富户,当时辛亥革命已成风雨欲来之势,他们终日惴惴不安,到处打听消息。有一天,金耀宗告诉秃先生一个传闻,说是革命军就要进城了——“长毛且至矣!”金耀宗是个蠢笨的地主,它把所有造反的人都称为“长毛”。开始秃先生不信,金耀宗就说这个消息是从“何墟三大人”那里来的,“秃先生”一听到是“三大人”说的,便大惊失色,他们两人在惶恐中急忙商议应否写“顺民”等字样前去迎接:不识一字的金耀宗为安全起见,请秃先生为他书写“顺民”二字,以备“长毛”来时作护身符用。而秃先生更加狡猾,说对这些反贼不可触犯,也不可太亲近,在门前贴上“顺民”字样,往往无效,而一旦他们站不住脚,倒得罪了官兵。因此是否张贴“顺民”字样,还得辨辨风向再说。而当务之急是赶快把亲眷迁走,先避其风头,但也不必走得太远。商定之后,他们还是惶惶不可终日,到处打听消息。秃先生书也读不下去,更无心管教和吆喝儿童了,这使得私塾儿童非常高兴。而秃先生的佣人王翁听说要造反,却心安理得,照样乘凉,还在桐树下和吴媪愉快地追述当年长毛到来的故事。就在王翁讲故事时,金耀宗又打听来一个消息,说是何墟三大人已探听到了虚实,原先说的长毛完全是误会,实际上是一批要饭的难民。秃先生听了这消息,便哈哈笑起来说:“哈哈,难民耶!……呵”。风声一变,秃先生又板起圣徒的脸孔,装出一副架子,拿着《八铭塾钞》大声吆喝着学生:“趣去读书勿恶作剧”。私塾儿童归寝后,还梦着自己受到秃先生的责打。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在一个晚上的私塾内外和桐树下的场地里展开的。场面很小,故事也很平常,但是,它却生动地表现了当时上层社会人物对辛亥革命的恐惧和投机心理,也生动地表现了下层人民向往革命的另一种感情。小说成了反映辛亥革命那个特定时代的一面镜子,写得十分真实,十分精彩。

然而,辛亥革命发生之后,天下还是金耀宗、秃先生的天下,这是叫鲁迅深深失望的。他是带着这种失望的心情离开绍兴的,临走时,他向范爱农告别。爱农了解他的心情,也赞成他远走,因此,凄凉地说:“这里又是那样,住不得。你快去吧,”二人就这样地分手了。

(选自《鲁迅传》林非 刘再复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在寂寞中挣扎的岁月(1)

1912年2月下旬,鲁迅再度来到阔别十年的南京。此次他的心情很坏,故乡的乌云投在他心中的阴影,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变迁而消散。那里出现的一场壮剧之后紧接着的闹剧,恐怕是要演成悲剧的,他对革命后的一切所感到的失望,伴随着他来到这座熟悉的虎踞龙盘的古城。“南京政府一成立,漂亮的士绅和商人看见似乎革命党的人,便亲密地说道:‘我们本来都是草字头,一路的呵’。” (《华盖集?补白》) 这种情景是鲁迅所未曾料到的。反对革命的士绅们竟像魔术师似的,摇身一变都成革命党了。于是,时髦的革命也只剩下了一块时髦的招牌。可怕的是这种情况到处都在发生,蔓延,恶化。南京也一样糟。他到南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