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部分 (3 / 4)

来越看不顺眼,前些时候,周作人写信时,竟写什么“公元某年某月”,这使他非常生气,不得不申斥一番“无君无父”,现在鲁迅竟对康梁这些叛逆者那么有兴趣,这不能不使他耽心。许应骙这份忠君保国的奏折,实在是合乎礼义人心,他不能不深为感动,他让鲁迅也看看,希望他也能感动,然而鲁迅看了,竟无动于衷,只感到一股陈腐的朽味袭上心头,他把报纸扔在一旁,又拿起《天演论》,一边思索着,一边吃侉饼,剥花生米……

被进化论思想打开了眼界的鲁迅,愈是读书,愈是感到祖国需要改革,他充满着献身祖国的渴望,然而,他不知道怎么办?眼前没有现成可供他驰骋的道路,长剑戛然一声,乌云即刻散开的情景只存在于天真的幻梦中,他所看到是混浊的现实,是变革的失败,是庞大的黑暗依然笼罩着祖国的泛着血泪的山川,他深深地被苦恼折磨着。

他学的是开矿,要是运用自己的本领,多挖一点煤,让国家富强一点,大约也不失“戎马书生”的本领。然而,学校没有教给他们这种本领,教员自己昏昏然,只懂得教学生抄书,而文抄公是很难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的。更糟的是教师们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开矿,他们觉得这并没有什么难处,把煤挖出来不就行了吗?这谈得上学问吗?因此学校把原来聘请的开矿的技师辞退了。这样一来,教矿务的老师竟连煤在哪里也不甚了然起来。而原先留下的矿井,挖出的煤也少得可怜,只能供烧两架矿井的抽水机之用,于是抽了水掘煤,掘了煤来用于抽水,结了一笔出入两清的账。

更使鲁迅感到寒心的是那矿井下的情景:矿洞那么漆黑,那么狭窄,而且积着半尺深的污水,泛着绿荧荧的死光。一盏被油烟熏得乌黑的矿灯,闪出一点阴凄凄的火影,微微地摇摆着,瑟瑟欲熄。火影下有几个黑影在晃动,那是矿工,他们长年累月在这里像鬼一样地工作着。而洞顶还漏着,水滴一下一下地敲打着矿井里的积水,发出一种仿佛是在预告洞顶随时都会崩塌沉落的声音。鲁迅见到这阴森森的景象,感到一股冷气落在背颈上,并且一直伸延到心中,心也冷了起来。这时他才感到自己仿佛走进一个远古的荒坟,这荒坟,又好像是通向黑暗无边的地狱之口。他恍然大悟:呵,这样冰冷的地狱进口处,难道正是救国图强的起点吗?这样像幽灵似地挖着那一点可怜的煤块,能挖出中国通向光明的大道吗?他想着,感到心里更加冰冷了。

然而,矿井下的黑暗终于使他更了解自己身处的是怎样的一种悲惨世界。

1902年1月,鲁迅结束了这个使他了解自然科学,也更多了解了贫弱祖国的学校生活。他学习成绩很好,获得了“第一等”的毕业文凭,然而一张白纸有什么用呢?实际上并没有学到什么本领:爬了几次桅杆,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课,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吗?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那么容易了。爬上半空二十丈和钻入地下二十丈,结果呢,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鲁迅在毕业时,凭着自己的诚实和对于祖国的责任感,他感到茫然,感到自己没有任何力量与本领可以贡献给祖国,唯一的办法只有走出自己的国土,走出家乡,到国外去造就真实的本领,再回来救治贫穷的祖国。而正在这时,两江总督刘坤一根据清朝政府的指令要选择一些学生到外国留学,鲁迅便趁此机会,东渡日本,展开了他青年时代的第二次追求。(选自《鲁迅传》林非 刘再复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在大海彼岸(1)

1902年3月24日下午,鲁迅和南京陆师学堂的同学张邦华、顾琅、伍崇学等人一起,在学堂总办俞明震带领下,踏上停泊在南京长江码头的日本客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