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错可言,只是没有给齐桓公面子的私人恩怨。现在管仲利用的是一个“理”字,号召天下,责问宋庄公不尊王命私自逃盟的罪名,所以,就必须有一个请示上上级的手续,按规矩下级不能去*上级,这是一个复杂而强大的逻辑。管仲并不是在任何事情上都“不拘小节”,他的细致完全用在大义上面,就像他在做小贩的时候,并不是不知道缺斤短两的技巧,他不是笨商人。
管仲在接待完那些“粉丝”之后,给他们一些礼品,让他们回去带兵来相助,这些政治的“粉丝”也是不好当的,“偶像”去哪打仗有时候就要跟着,就像当今的英国总习惯跟着自己的偶像美国,美英攻打伊拉克就是一个例子。管仲倒没有要求这些“粉丝”所有的都必须来,他也知道有些国家嘴巴上说愿意,心里极其不乐意,不乐意就打不好仗,就只叫了陈、曹两个国家。
忙完这些都已经开春了,地面的冰冻在日照和东风吹拂下已经逐渐融化,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按民间的习俗来说,管仲等于忙了两年,从去年春节忙到第二年初春。当然,他还有一件事没有做,就是派使者去周王室那里说明情况,请周王室象征性地派一个人来一起*,在使者临走前,他把话仔仔细细地交代,突出重点。重点是什么呢?
使者要对周王室说宋庄公逃盟是不给他们周王面子,再添点料描述一些宋庄公如何如何没良心,藐视周王室的尊严,如果这样的人不惩罚,就没有办法维护周王室的颜面和统治。周王听了这有声有色的“重点”,很恼火,虽然说对这样无礼的事情已经习惯了许多年,以前还有诸侯来攻打国都的呢,但是,现在有这么一个大国齐国要帮助他重新整顿统治秩序恢复尊严,他当然很赞成很感动,即使对方可能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总比周王朝此刻分崩离析的好,况且人家还那么客气。二话没说,当时的周嫠王就派单伯率领所谓的“王师”前往,会合齐桓公一起*宋国。
《左传》庄公十四年传:“十四年春,诸侯伐宋,齐请师于周”。十四年经中又曰:“夏,单伯会伐宋”。
“钦差大臣”单伯带着旨意率领一小队人马前往宋国边境,齐桓公、陈宣公、曹庄公已经在那里等候,就等旨意一到,全线压到宋国边境。三国元首和单伯相见,准备“下宋”。 。。
作战的利器:嘴巴
说客人选
我们经常说不同的东西最好分开吃,治国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经验,对不同对手的作战方式是不同的,对不同的国家的外交手段也是不同的。为什么会有三十六计?千变万化呢?答案很简单,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里。
宋国在齐国外交上所处的地位和鲁国是不一样的,上文我们已经说过,几十年的同盟战友,只是因为一点点意见不和,闹矛盾,弄僵了局面。而且,宋庄公这个人的脾气又和鲁庄公决然不同,你要是硬来,再用“杀鸡给猴看”,肯定没有什么效果,他是硬汉子,这种伎俩只适合温柔性格的人。
春寒不过五更,管仲披着衣服坐起来,思考眼前对付宋国的办法。北杏盟会上他第一次见到宋国这位元首,虽然脾气有点武将的风格,可又知道客气奉承,不是二愣子那样的驴性格。现在大军压境,即使懂得礼术和厉害关系,偏偏迟迟不来献罪,看来是心坎里那个结堵着过不过去。那不行,管仲想到这里心说:我不能等着这个结自己慢慢地解开,得找个人帮你解!
找谁呢?
历史上有许多擅长于解开别人心结的高手,最早的时候称这些人为“说客”,“说客”最厉害的时候能敌百万雄师,他们被广泛地运用在兵法所说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略当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