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拍马有什么意图呢?后面紧接着就说了:“且请伐卫,以其立子颓也”。希望齐桓公帮他报仇,什么仇呢?就是当年“五大夫谋反”事件,卫国帮助他的叔叔子颓篡夺他的王位。事情已经过了七年,但周惠王自己一直没有实力去*,耿耿于怀,现在见齐桓公势力强盛,就想借刀杀人。 。 想看书来
糊涂智慧:明知故问
寻找借口
周王室这招借刀杀人对于齐国来说,是必须接的,头衔不可能不接受,接受了就必须替人家办事,否则是不义。虽然这个头衔可能很虚,但对于齐国,对于管仲的政策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此后齐国头上顶的就不只是一个盟主,而是周王室正式封的“九州之长”,名正言顺地管辖国际事物,以后的征讨也就不用再费周折去请示。
头衔接下来当然是很高兴的,但是,事情该怎么做?有许多种做法。对于卫国,齐国其实在“五大夫谋反”事件时,就已经想制裁一下这个擅自行动的家伙,危害到齐国所尊的周王室,也就等于没有给齐国面子,况且自此以后,也不来“朝齐”。这个时候,正好有这么个机会,能举着这个旨意去收服卫国。但是,这个旨意又有点问题。
什么问题呢?“五大夫谋反”事件的当事人卫惠公已经死掉了,现在执政的是他的儿子卫懿公,按理说父亲犯下的错误没有必要让儿子去承担,如果去惩罚当事人的儿子也不合乎情理,最多就是写封信责令改正错误之类的。
然而,问题要“正”过来看,周王室和齐国都不希望只是写封责令改过的信,他们要卫国服服帖帖地做自己的手下,但又不能无理地去攻打。
那么,这道题目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大家看一下:
周惠王要*的是当年的仇敌卫惠公,但他已经不在了,本来可以不*,可是,周王室还是记恨着卫国,卫国邻近洛阳而与周王室不合,让他感到不安,对他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他明知道旧君已死,还是要齐国去*,给齐国出了这么一道难题。这本是无礼的要求,齐国要去做了的话,就是不仁义,但“无功不受禄”,不做也是不义。那么,办法当然是有的,可以敷衍,就像上面说的写封信讨问之类的。
但是,齐国自己对卫国有一个目的,齐国想*卫国,控制那边的局势,因为卫国不和自己邦交,不臣服自己,当年擅自侵犯周王室,变心了。所以,齐国本身也是想治理一下卫国的,解决一下北面丢失的局势问题。
好了,现在很清晰,周王室的仇敌不存在,但周惠王一定要*。齐国的问题——卫国不臣服自己——还存在,但需要借口。那么,两者目的相近,干嘛不用卫国当年“大逆不道”的借口呢?这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逻辑,可是这个借口不存在了,也就等于没有借口。
不仅齐桓公想半天想得头疼,我们也很难找到解决的方法。
哎!管仲想到了解决这个逻辑的方法:“这个借口为什么不存在呢?不就是因为当事人卫惠公死了吗?可是,我们不知道当事人死了啊?对不对?因为齐卫两国没有邦交,你们国家死了国君也没有告诉我们,我们是不知道的。”
“嗯,对。”齐桓公再次如梦初醒,高兴地问大家,“你们知道卫国国君卫惠公的事情吗?”
“卫惠公?谁啊?”大臣有摇头的,有默不做声的,心里都在乐,这不是耍无赖嘛!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六韬》里说有不准耍无赖的吗?没有。兵法里说:“攻其不备”。这就是耍无赖。
冤大头卫懿公
公元前666年,齐国就这样装着不知道卫惠公的死讯,率领大军悄悄地去解决卫国的问题,一举两得,既办了周王室的事情,又收服了卫国。《左传》中记载:“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