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出,远远见了杨宣凝仪卫过来,尽皆山呼千岁,跪拜不休。
这种不可思议的王者威严,使随行地人都个个面面相觑。
徐子陵这时,是少数能够随驾的白身之一。这时向四周望去,只见无论何家何姓,无论白发老者,稚龄幼童,壮汉妇女,都尽皆跪伏于二边,这种生杀予夺的威严,甚至让徐子陵脸色大变,心中一片空白。
“这就是王者之尊吗?”观礼的商秀珣也为之变色。
当然,不但是百姓。这时,虽然天下称王者不少,但是真正有成王之制,成王之基的,也只有杨宣凝,因此来观礼的。不但有各地世家,还有他们的门生子弟,如此这般竟汇集了数千人,各自观看。
祭天台临近,更是近卫重重,上万军兵团团而立,上千弩弓,五千骑兵,数百高手,全部准备。那种沉凝如实质的王者威严,令人咋舌,让人敬畏。
祭天台,经过一个月的建造,已经完成,高九丈九尺,下面是黄土,上面是白色大理石所建,望之光滑如镜。而文武百官按官职爵位分列两侧,躬身迎驾。
乘舆落地。杨宣凝负手而出,顿时,钟鸣不绝,礼官高声应和,群臣跪伏在地。
杨宣凝步上三十六阶,直上祭坛,祭坛上,直望青天。在这一瞬间,一切地杂念都消失了,杨宣凝的心神,和这个天地,这个万众合而一。
在万民的欢呼之中,一种奇特的脉动,自身中而起,使风吹动冕服,而其余有资格随祭各人,一一紧随杨宣凝身后而行。
杨宣凝定了定神,开始祭天登基,这祭文是先预备好的,当下念着,然后等祭文念完,由杨宣凝领头,向上天,三跪九叩礼。
等他一起身,顿时所有群臣,所有军民,全部跪伏在地,高喊千岁千岁千千岁。
顿时,身份就不一样了,杨宣凝第一次以王者的身份,略扫一下眼下的数百名文官武将,就立刻开始封爵封官。
“今我大唐已建,我封李播执政平章事,虞绰、魏征、李百药、鲁妙子四人为参政平章事,卿等为内阁之人,当坐而论道,协理阴阳。”
“臣等受旨谢恩。”当下,这五人就跪拜如仪,立刻就有人送上了宰相的礼服,当是当场穿上,然后,就由李播以第一宰相的身份,又喝令着:“奉王上旨意,大封群臣!”
然后,就一一念着,每一个被念到地人,都出来跪下谢恩,然后杂吏佐使,一一将准备好的任命状、印信、新制官服、佩剑,一体下发。
官服以颜色区别品级。定制,宰相朱紫镶黄,三品以上朱紫,五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并且人人皆佩剑。
当然,一开始,各郡太守,大将,是李播宣读,等以后,就是其它参政平章事宣读,而且也不是一个个读了,大体上一批批读了。
数百投效而来的
首脑,虽然个个满是笑容,但是总算受了一个月的礼懂得基本的规矩,因此欢呼千岁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易袍换服,佩剑鱼符。
“五品以上臣工,皆可上朝受宴!”等官职说完,已经就是中午了,这时,诸人才心头落地,就有侍卫宣读旨意。
当下,军民又浩荡回城,直入得总管府,哦,不,现在已经是唐王宫了。
虽然位置狭小,但是总算确定了体制了,在改造好的大殿上,虽然大家都饿了,但是没有谁想到这个,兴奋中的群臣,又进行第一次上朝。
杨宣凝坐到了宝座上,虽然早已有心理准备,但是心中仍是一片迷糊,这个王座,又宽又高,足可坐三个人,端坐中间,居高临下,真是俯视众生。
“寡人受天承运,崛起六郡。是继父祖之志,敬天法祖、仁爱御下。如今天下未平,是以定年号为武德,你等如忠事于寡人,佐寡人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