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词语连起来,这样更有利于记忆。
——结合法
结合法是使甲事物与乙事物有机地或离奇地交接或结合在一起的想像方法。在两个信息 之间进行奇特的想像的时候,它们在大脑中的物象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记“牛、汽车”这两 个词,且不说牛的形状、颜色千差万别,汽车的种类、型号五花八门,单就是它们的相对位 置讲,我们就可以想像为:一只牛站在汽车顶上,一只牛从汽车门上车,一只牛驾驶汽车, 牛拉汽车,牛顶汽车,汽车撞到牛,汽车压住牛,汽车拉着牛跑等等,但如果联想为牛与汽 车并排站立,效果就不好了。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一部分(24)
结合法就是打破两个信息物的单独性,使它们互相结合起来。比如上例,牛驾驶汽车、 牛头从汽车窗里钻出来的物象结合的非常好。当然还需要看前后相连的信息是什么,以便与 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几种方法是想像力运用到记忆上的基本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时要灵活,可以把两种或 三种方法结合起来,随意运用,以形成清晰的物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条河隔断两地,如何才能从此岸到彼岸呢?往往通过桥梁来加以联系。要有良好的记 忆效果,就必须在所记忆的内容与记忆结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换句话说,就是在记忆过程 中发挥想像力,运用联想。
到底什么东西才能充当联想这座桥与记忆彼岸的交接口呢?即什么因素使联想与记忆交 汇呢?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在三个基本的联想规律中找到答案。这三个规律起初是由亚里士 多德提出的,后来由阿克纳斯总结而成。
第一个规律是“ 类似或相似规律”,是指相似于某些方面的其他印象容易记忆。换句 话说,就是两个相似的事物容易通过联想把它们连结在一起。想想看,是不是太阳和月亮、 江河和海洋、伏特与电压比较容易同时进入你的记忆里。
只要稍微观察一下语言现象,就会发现词语有同义或近声两种类似出现,例如“貌美” 与“冒昧”,或英语中的“bear”与“beer”等,便是近声类的词;而“teacher”与“tut or”、“like”与“love”、“荷”和“莲”,以及“手机”和“移动电话”属同义词。
第二个规律是“相对规律”,是指两个相对的概念,其中一个是以另一个的存在为前提 。于是,我们便容易由一个想到另一个,如“黑白不分”、“是非颠倒”和“上行下效”等 ,其中的“黑”与“白”、“是”与“非”、“上”与“下”。
第三个是“邻近或连接规律”。意思是两个事物在时间、地点或意义上有连续发生或存 在的印象,这样也很容易由某一个联想到另一个。例如“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牛顿 ”和“三大力学原理”、“父”与“子”等等。
上述的相似、相近及连接或邻近等规律,都属于意义上的规律,即最直接、最根本的规 律。
此外,还有第二层延伸的规律,如“新近规律”、“ 重复规律”及“趣味规律”等等 。
“新近规律”指的是最近所进行的联想比更久以前进行的联想有更深刻的印象;“重复 规律”是指反复记忆的次数愈多,记忆得愈牢固,这主要是呈现在背课文或记英文单词上; “趣味规律”指的是愈有兴趣或愈有趣味的联想,可以记忆得愈深。
联想是我们思维的活动、扩展以及合理的组织,其结果是与某一事物有联系的另一事物 出现在脑海中。例如,在我们小时候学地理时,一定听老师说过澳大利亚地图像一块马蹄铁 的形状,于是我们便把地图的形状与马蹄铁的样子进行联想,这样一来,每当我们看到那张 地图便知道是澳大利亚地图,不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