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公元前491年)回国。
勾践去吴国当奴隶时,范蠡跟随他一同前往,而文种则留在越国处理国政。
临行前,勾践曾面临带范蠡还是文种去吴国的抉择。范蠡认为:“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意思是在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方面,范蠡自认为不如文种;但在应对敌国、制定策略和当机立断等方面,文种则不如范蠡。
范蠡更擅长处理与吴国相关的外交和策略事务,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帮助勾践应对吴王夫差,寻找回国和复仇的机会。
而文种在国内治理方面有出色的才能,适合留下来管理越国,发展经济、安抚民心,为勾践日后的复国积攒实力。
两人各有所长,他们一内一外的配合,使得越国在勾践离开期间仍能保持一定的稳定和发展,为最终勾践的复国大业奠定了基础。
国事一切安排好之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臣范蠡,被迫前往吴国为奴。 勾践望着吴国这片陌生而充满屈辱的地方,心中五味杂陈。
夫差高高在上,冷眼看着勾践等人,嘲笑道:“勾践,你可曾想到会有今日?”
勾践强忍着心中的愤怒,低下头恭敬地回答:“夫差大王,勾践愿为您效犬马之劳,只求大王宽恕越国百姓。”
夫差大笑起来:“哼,那便让本王看看你的诚意!”
勾践被安排住在简陋的石屋里,每日清晨,管事的就会来催促他干活。
“勾践,还不起来去打扫马厩!”管事的大声呵斥。
勾践赶紧起身,应声道:“来了,来了。”
范蠡在一旁帮忙,低声说道:“大王,暂且忍耐。”
勾践咬咬牙:“我明白,范蠡。”
勾践拿着扫帚,费力地清扫着马厩,身上沾满了污垢。这时,夫差带着一群大臣前来视察。
夫差故意说道:“勾践,这活儿可还顺手?”
勾践停下手中的动作,恭敬地回答:“能为大王做事,是勾践的荣幸。”
夫差身旁的大臣们纷纷嘲笑起来。
“瞧他这落魄的样子,哪里还有曾经越王的威风。”
“哈哈,这就是与吴国作对的下场。”
勾践默默忍受着这些羞辱,继续埋头干活。
有一天,夫差生病了,勾践得知后,主动请求去照顾夫差。
范蠡担忧地说:“大王,这恐怕不妥。”
勾践坚定地说:“为了越国,我什么都愿意做。”
勾践来到夫差的寝宫,小心翼翼地侍奉在旁。
夫差半躺着,看着勾践问道:“勾践,你可知本王的病情如何?”
勾践谦卑地回答:“大王,勾践略通医术,愿为大王尝尝诊断。”
夫差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周围的人也都惊呆了。
勾践毫不犹豫地尝了夫差的粪便,然后说道:“大王,您的病不日即将痊愈。”
夫差心中有所触动:“勾践,你当真如此忠心?”
勾践伏地叩首,声音谦卑而诚恳:“大王,臣对您的忠心天地可鉴。能侍奉大王,是臣之荣幸,愿大王早日康复,永享安康。”
夫差满意地点点头:“算你等识趣。”
回到住处,勾践愤怒地摔碎了一只碗。
“夫差欺人太甚!”勾践怒吼道。
范蠡连忙安抚:“大王息怒,小不忍则乱大谋。”
勾践握紧拳头:“范蠡,你说我们还能回到越国吗?”
范蠡目光坚定:“大王,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定能回去。”
有一日,夫差让勾践去喂马。
勾践默默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