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部分 (3 / 4)

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党支部开展助农增收活动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人才支撑。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增强党员干部引领农民增收本领。要围绕党员干部素质状况的实际需求和农村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开展“菜单式”培训,突出抓好关于农民增收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增收、带领群众共同增收的实际本领。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各级党组织要制订明确的培训计划,采取专题辅导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的实际考察培训、实践基地培训和党员电化教育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培训,真正把党员干部培训成有技能、会运用、有产业、促增收的农村经济能人,推动产业升级和群众增收。三是丰富培训内容。在重点培训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技术的同时,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守土”培训和“离土”培训创收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农民群众开展外出务工性的非农行业培训,引导农民向加工业、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群众的工资性、经营性和资产性收入。四是加快“能人”党员发展步伐。要加大党员发展力度,重点在种养业致富能手、农村经济能人、外出务工返乡致富能人中培养发展党员,壮大农村党员队伍,示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四)加大涉农部门的协调力度,充分发挥涉农部门在农民增收中的职能作用。

一、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涉农部门积极开展为农增收活动,要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作用,整体规划,分类指导,逐步实施,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解决一个区域、一个行业中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帮助农民群众增收。

二、深入开展“部门帮村、党员帮户”活动,大力落实帮扶措施。每一个部门(单位)都要确定一个帮扶村,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帮扶一个被帮扶村的困难家庭,开展各类帮扶活动。坚持“思想扶志、发展扶业、生产扶技、政策扶贫”原则,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技能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加强引导,发挥典型示范推动作用。要变行政推动为示范带动,通过培养典型和典型示范,引导群众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增加新的行业收入,从而推动农民增收。四、提高农民收入的最大“瓶颈”是资金短缺,因此相关涉农部门中的财政、信贷部门应该为农民创业提供更多得财政、税收政策的优惠,金融部门应该大力加大推广小额信贷的扶持力度,为农民增收发挥出“四两拔千斤”、“一石三鸟”的功能。

(五)适当增加村级干部报酬待遇,激发村干部带领群众增收的活力。首先,对现任村干部的工资实行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每月底由县财政局将村干部月工资总数拨付给乡镇,基础工资由乡镇按照标准按月发放给现任村干部,绩效工资由各乡镇党委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发放办法,根据村干部的年度考核情况进行一次性发放,奖优罚劣,激发活力。其次,增加报酬提高待遇肯定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重要是相关领导应给予基层干部更多的人文关怀,为优秀的村干部及其家庭提供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在适当时候可以考虑他们的养老保险,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让他们深有体会的感到:在农村基层工作虽然很苦、很难,但只要脚踏实地,还是可以大有作为,是有想头和奔头的。

总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提高农民群众收入,也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把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和村基层组织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