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用头骨做成了精致的花盆,种上一些小巧的花草,摆放在窗台前,为家里增添了一份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这些用野猪骨头制作而成的物件,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作用,更成为了李家人传承技艺和记忆的载体。每当看到这些物件,他们都会想起那次捕获野猪的经历,以及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骨头制品承载着家庭的温暖和团结,也见证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家人都在各显神通地利用野猪身上的材料时,李狗蛋也动起了脑筋,他决定用猪毛做一支新的毛笔。
李狗蛋先从众多的猪毛中精心挑选出了一撮粗细均匀、长度适中且质地较为柔软的猪毛。他把这些猪毛放在桌子上,用手轻轻地捋直,眼睛专注地审视着每一根毛的状态,确保它们都符合制作毛笔的要求。
接下来,他找来了一小段竹子。竹子的一端已经被他用小刀小心地劈开了一道细细的缝隙。李狗蛋拿起挑选好的猪毛,将它们整齐地排列在一起,根部对齐,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猪毛的根部插入竹子的缝隙中。他的动作轻柔而谨慎,生怕弄乱了猪毛的排列。
插入猪毛后,李狗蛋拿出一根细细的丝线,开始紧紧地缠绕在竹子和猪毛的结合处。他一圈一圈地缠绕着,丝线越缠越紧,将猪毛牢牢地固定在了竹子上。在缠绕的过程中,他不时地调整猪毛的位置,确保它们整齐且紧密地排列着。
初步固定好猪毛后,李狗蛋又拿出了一小片薄薄的羊皮。他把羊皮剪成合适的形状,然后包裹在丝线的外面,再次用丝线紧紧地绑住。这样不仅让毛笔的外观更加美观,也进一步加固了猪毛与竹子的连接。
此时,毛笔的雏形已经完成,但李狗蛋知道还需要对笔尖进行修整。他拿起小刀,轻轻地修剪着猪毛的尖端,让它们形成一个整齐的笔尖。他一边修剪,一边对照着家里原有的毛笔,调整笔尖的形状和粗细,力求达到最佳的书写效果。
经过一番细致的修整,李狗蛋终于完成了他的新毛笔。他迫不及待地端来一碗水,拿出一张纸,蘸上墨水,开始试写。起初,由于猪毛的质地和弹性与传统的毛笔毛有所不同,书写起来并不是很顺畅。但李狗蛋没有灰心,他不断地调整着握笔的姿势和用力的方式,渐渐地找到了感觉。
随着一笔一划的书写,李狗蛋发现这支用猪毛制作的毛笔虽然不如店里卖的那般精致,但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它的笔触略显粗糙,但却充满了力量和质朴的感觉。李狗蛋越写越兴奋,他在纸上写下了一篇文章,字迹虽然不算完美,却饱含着他的努力和创新的喜悦。
当李狗蛋拿着自己制作的毛笔向家人展示时,大家都对他的创意和动手能力表示称赞。这支特别的毛笔不仅成为了李狗蛋学习的新工具,也让他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
张婶看着那堆野猪的内脏,心中有了主意,决定把它们挑出来做一锅特别的粥。
张婶先把内脏放在一个大盆里,仔细地清洗起来。她用清水一遍又一遍地冲洗着,将表面的血水和杂质冲洗干净。然后,她拿起一把锋利的小刀,小心翼翼地将肝脏上的筋膜和胆囊切除,确保留下的都是干净可食用的部分。对于猪心,她则把心室里的淤血清理得干干净净。猪肠的处理最为繁琐,张婶先把肠子翻过来,用粗盐和醋反复搓洗,去除肠壁上的黏液和异味,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多次,直到猪肠变得洁白干净。
处理好内脏后,张婶把它们切成小块。肝脏被切成薄薄的片状,猪心则切成小丁,猪肠切成小段。切好的内脏放入一个碗中,加入少许盐、料酒和姜片,搅拌均匀,腌制一会儿,以去除腥味。
接着,张婶开始煮粥。她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然后,她把淘洗好的大米倒入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