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部分 (4 / 5)

起了第二声;第三遍鸡鸣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响起呢?其中的一位终于忍不住了,他想鸡鸣两遍和三遍并没有区别,于是打开了他的陶瓮;另一位虽然也按捺不住想要伸手,却还是咬着牙,坚持等到第三遍鸡鸣。

结果怎么样呢?先打开陶瓮的,里面是一汪清水,里面的酒和醋一样酸。而坚持到鸡叫三遍的人,得到了甘甜清澈的天赐佳酿。

指导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些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干什么事都没有长性,总是半途而废,不能善始善终。

做事不能有始有终是孩子缺乏意志力的一种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心理比较脆弱,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注意力也不太集中和长久。从整体上看,这样的孩子自立自理的习惯少,能力也差,容易在困难面前畏缩退让,半途而废。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做事情不能坚持到最后,也很少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很容易造成自信心不足,甚至有严重的自卑感,或者对人对事都抱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无所谓态度。长期下去,将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从小开始注重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切莫对孩子的这种坏习惯视而不见或迁就放任。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17)

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做事有始有终呢?以下几点要求请家长们注意:

⑴父母要做好表率。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其言行及作风习惯,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要教育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父母首先要做事不半途而废,并注意让孩子模仿,同时经常提醒孩子注意父母做事是怎样坚持到底的。

⑵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不要在一开始就让孩子做难度过大的事情,如果孩子尽最大能力亦不能成功,他就会伤心失望,甚至丧失自信心,而不敢去继续尝试。父母可以先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在短期内能完成的事情,在孩子完成任务后对他们进行适时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然后逐渐交给他们比较复杂的、需要较长时间和一定耐心、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并督促孩子坚持把事情做完。父母老师让孩子做事时,应注意适合孩子的实际水平。如果过难,使孩子尽最大能力亦不能成功,他就会伤心失望。如果偶然一件事还不至于的话,那么连续几件这样的事就很可能使孩子不再去想,不愿去做,而丧失自信心。

⑶指导监督孩子做事。父母在交给孩子任务后,要提前告诉孩子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提醒孩子一旦行动起来,就要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在行动过程中,要帮助孩子正视困难、克服困难,加大自我管理的力度,不断地给予激励。尤其在接近目标时,要给孩子讲“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鼓励孩子把事情做完。

⑷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这不是代替而是帮助孩子想办法,以防孩子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灰心丧气。当孩子想不出办法又不愿去想,有偷懒或依赖父母的迹象时,父母不可给予帮助,而应注意说服鼓励,必要时给以批评并监督孩子独立地做完某件事。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孩子的能力提高了,习惯养成了,做事也不再半途而废了。

家教故事

有一种名为“三分钟”的耐性训练法,是训练孩子专心致志的好方法:

张海只爱看电视和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一天,父亲给了他个沙漏,告诉他,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时,正好是三分钟。张海想玩玩这个沙漏。这时父亲说,以沙漏为计时器,和爸爸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以三分钟为限。张海很高兴地答应了。

张海果然静静地坐下来听爸爸讲故事。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留意看书,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三分钟一到,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