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炎凉;乔家即便是京城老户;可如今已经败相横生;亲戚之间趋吉避凶;即便得了丧信;也多是打发管事下人过来;亲自过来吊祭的;除了沈家;就只有三、两家。
灵棚里;除了乔家自家人;吊客不过坐了两桌;还是因男女分桌的缘故。
徐氏心中暗叹一声;倒是不好意思先走了;就与沈瑞留了下来。
世人重白喜事甚与红喜事;没想到乔老太太要强了一辈子;走的如此不体面。
乔大老爷不知是悲是悔;如同行尸走肉一般;除了跪着嚎哭;连待客也不能。乔家子侄辈;大哥护送五哥、六哥去了南京;并不在京中;只有二哥、三哥还有年幼的七哥在。不过还有几位年轻奶奶与几个小一辈的稚子稚女;灵堂之上;倒是哭声不断。
沈沧得了消息;从衙门里匆匆赶来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番情景。
人死百了;即便对这姨母有再多埋怨;沈沧也不能见乔老太太的丧礼这般寒酸。
不等他去寻徐氏商议;那边沈家的二管家已经请了僧、道、尼过来;摆开了水陆道场。
徐氏与沈沧做了大半辈子夫妻;怎能知道丈夫所想;已经提前做了安排。
那些早先对乔家避之不及的亲戚人家;见沈沧夫妇亲自出面帮乔老太太料理后事;倒是一窝蜂地凑了上来。尚书沈家;算起来都是亲戚不是。
等到乔老太太出殡;已经入了冬。
乔家三老爷也带了家眷子侄;回到京城……
〖
第二百七十七章 恩甚怨生(四)
这一日;是十一月初一;沈瑞来府学听讲。
虽说与王鼎、周然等同年往来不密;可沈瑞入学这几个月也交了新朋友;叫秦耀。两人都是习《周易》;课程表能安排在一起;常常约好一起来府学上课。
秦耀十八岁;昌平县人氏;家中良田百顷;耕读传家;是今年的新附生;早先也是南城书院的学生。他与王鼎是同窗;不过却是视同陌路。
待相熟后;论起渊源;沈瑞才知晓两人还有亲。秦耀的母亲是三太太隔房堂姐;论起来与沈瑞也称得上表兄弟。
南城书院的山长是秦耀的堂舅;王鼎是他堂舅的弟子;两人又是同窗;这两人本当亲近才对;怎么视同陌路?
“我就是看不惯他;难道富者有罪?他要是真清高;就不要受大堂舅的资助。一边白吃白喝;一边还要做出‘盛情难却;的嘴脸;真是可憎”秦耀提及王鼎;就咬牙切齿地道。
沈瑞只从王鼎的穿着打扮看出他不富裕;没想到他还受着田家资助。
“如今有了功名;应该好些吧?”沈瑞问道。
秦耀讥笑道:“不过是附生;还没吃上皇粮如今倒是一门心思奔着廪生去”
沈瑞听了默默;对于寒门儒生来说;官廪生每月领的钱米;确实是一笔大收入。尤其是京府;天子脚下;重视教化;没有人敢从中侵占;都是每月实打实的待遇。
不过这廪生可不是那么好考的;即便是岁科考试第一;也要待廪生出缺才可以补。要是廪生不出缺;岁科考试考的再好也只能是增生。
幸好直隶乡试比南方诸省乡试解额高;顺天府的生员;又是每科院试时排名靠前;生源优质;每科乡试都有十几、二十来人中举;廪生空出来的周期短
“既是不投缘就敬而远之;何必每次提及都自己生一肚子闷气?”见秦耀怒气冲冲的模样;沈瑞劝道。
同顺天府府学其他低头苦读做学问的生员相比;秦耀则属于那种读书有天分的人;并不见他读书刻苦;却是每逢月考都能轻轻松松地考一等。
即便不是官宦子弟;可他家父祖都有功名在;太平士绅人家;使得秦文显养成肆意爽朗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