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部分 (3 / 5)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万一不克,唐军将损失惨重,陷入战略被动。周留城的防御力量则大大低于加林城,就唐军实力而言,攻取该城代价较小,且周留城乃叛军首领——百济旧贵族聚集之地,实为“擒贼先擒王”之策。

经过激烈的商议,他们最后达成共识,以刘仁轨意见为基本作战方案——即孙仁师部、刘仁愿部以及新罗军进攻周留城,同时在战局上给加林城以强有力的威慑;刘仁轨则率水师越过加林城,直击周留城。

8月26日,唐罗联军由刘仁愿率领,从泗沘城出发,短线奔袭周留城;水路方面则由刘仁轨及扶余隆所率两万军士组成,以图与陆军主力在周留城会合,沿岸则由新罗骑兵负责戒备预警。

8月27日的战役是一场遭遇战,这就是中日历史上著名的“白江口之战”。

白江即今天的韩国锦江,在当时又称熊津江。“白江口”即熊津江入海口。

刘仁轨率领的唐朝水军共计舰船一百七十艘,军力二万人,因为该舰队尚需负责陆上部队辎重运输任务,每艘船的军事运力相对较小。

而倭济水军在完成会合之后,总计有船一千艘,军力五万人。有不少历史文章都认为日本战船很小,其实都是一种猜测,并没有充足的证据。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这支水军是一支兼具大小船只的混合部队。并且小船在江水中作战未必没有发挥优势的余地。

八 中日千年第一战(3)

这种不期而遇对于双方来说其实都是被动的。

一时间,“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精骑,岸上守船。新罗骁骑,为汉前锋,先破岸阵。”(《三国史记?新罗本纪》)

双方数万之众,在这片并不开阔的水域苦战了两天之久,可以想象战事的残酷。

倭济水军利用己方大小船只兼备,小船行动便捷的优势,在不到入海口的狭小区域内对唐军发动主动攻击,以避免唐军舰船发挥出海入江之后的优势。这种军事方案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唐朝水军以大船布列的格局反而把日军小船拒之阵外,倭济先头船只失利而退。

第二天,庐原君臣所率领的第四批一万余众援军抵达,倭济主力顺利集结于白江口,对比唐军的人数优势更加凸现,而军中将领阿倍比罗夫在日本国内素有水上善战之名。

因在兵力、舰船数量上有数倍于唐军的优势,倭济联军在没有对战区水域做任何分析的前提下,便急于进攻。

一时间,大小船只从中央位置冲击唐军舰阵。他们在这一环节的军事目的是将唐军压制,迫使对方撤退至白江狭窄水域,充分发挥己方船小灵活便捷的优势。

但是数量众多的倭济联军在进攻中立即暴露了自身缺陷,即分批前来的日军在指挥上缺乏重心,扶余丰与日本将领阿昙比逻夫、上毛野君稚子、阿倍比罗夫等人难以做到权力妥协。

这一点其实在战前就已经表现出来。

在这种双重的权力构架之外,即使日军单方面,也难以做到军令齐整。这些将领在日本国大多是地方或朝廷实力派、自成一统的旧贵族,不可能做到充分的意见调和。

另外,庐原君的万人部队刚刚加入战时序列,在此之前他在百济旧地之内,从来没有与其他几支本国军队协同作战的经验,更没有听从扶余丰发号施令的先例。

各部之间缺乏有效配合,导致令出多门、阵形混乱,这一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水战中更为突显。

刘仁轨所部也并不轻松,因为兵力呈现明显劣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是不得已命令侧翼舰只应击敌军主力冲锋。

而此时,唐军的联同作战素质开始发挥优势,在中央舰队被迫后退收缩之时,两翼舰只利用相对靠前的局面,同时向中央收拢,本来进行主动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