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相声门派> 第10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部分 (1 / 5)

飧卸�耍�偌由锨煸葡吩貉菰泵堑娜八担�O壬�屯�馐障铝宋摇�

相声门里,师徒如父子(2)

在常先生准备收我的时候,药店的老板把我送回了老家。我的母亲一听我要学相声,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出息的行业,说什么也不答应,但是我决心已定,打好铺盖卷,再次回到了天津。当我在常先生家住下时,我的舅舅来了,他本来是劝说我跟他去当兵,但最后他也同意我说相声。常先生一看见我舅舅,就说,既然文茂的家长来了,现在就正式拜师吧。那是在1943年的冬天,我舅舅找人借了点钱,在太华楼摆了三桌酒席,请来了许多曲艺界人士,举行了拜师仪式。拜师是要写字据的,这种字据有点“卖身契”的性质,字据的上内容主要有“五年学艺,师父管徒弟衣食住行,在学徒期间天灾病业、车前马后、投河觅井,为师概不负责”等等。本来一般的字据还有“为师父效力半年”的内容,但我师父说不用效力了,出师后搞个谢师会就行了。这个字据还要有引师人、保师人、带师人,他们都要签字;拜师时有人写字据,有人宣读字据,我要向师父、引师人、保师人、带师人及来宾各磕三个响头。在相声行里拜师叫“摆知”,意思跟新闻发布差不多,还要登报,出师后搞谢师会,就相当于“摆两知”。“摆两知”的演员在行里是最知相的,最受人尊敬。1948年我出师后,找戏院的经理借钱搞了一场拜师会,给师父师娘买了点礼物,照样再磕一遍头,这等于是“摆两知”了。拜师对相声演员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身份的认同,也是给了你一个饭碗,拜师后你无论到哪里,只要看见有相声演出,报上自己的家门,就能当场登台赚钱。

我现在有十个徒弟,这十个徒弟没有一个有过去那样的拜师法,大多都由单位出面,搞一个简单的仪式,规格高一点,但不用那么铺张,我总觉得徒弟们都挺不容易的,只要是真心拜师就够了。相声是一个“无师不传”、“无祖不立”的行业。即使到了现在,也还需要拜师,现在带艺投师的比较多,像以前那样什么都不会就拜师的很少很少。师父对徒弟,我认为应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个演员要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这才是最高的追求。

“跳门”这种现象,在相声行里很少见,如果要跳门必须说出道理,俗话说师徒如父子,不能想是谁的儿子就是谁的儿子,否则就会被人看不起,不带他玩,而现在呢,什么说法都没有了。

田立禾

(田立禾是张寿臣的徒弟,原是天津实验曲艺团的演员,后来在北方曲艺学校任教,现在退休在家,虽然田立禾已经71岁了,但在天津的舞台和银屏上,仍然可以经常看到他的身影。)

我是天津人,父亲是中医学院教师,从小受家庭的影响,我非常喜欢曲艺,我认为相声演员面对的是一张张的笑脸,而中医大夫面对的是一张张苦脸,所以我对学中医没有兴趣。我在1951年进张寿臣家门,1953年正式拜师,张先生当时是单干,生活比较不错。张先生授徒的思想比较开放,他把徒弟撒出去,让徒弟什么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然后再分析提高。1953年我就到唐山演出了,直到1956年,我回到天津,张先生才正式给我“传活”。我拜师是在1953年5月,当时在登瀛楼摆了两桌酒席,而且还写了字据,这种字据是保证师从关系的一个证明。原来解放前字据上写的都是一些老词,我和张先生的字据上我记得写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等新词语。我的那份字据现在找不到了。

相声是一种“以人传艺”的行业,在过去作为相声演员,必须要有师承,没有师父,你就不是我们这个行里的人,没人带你玩。从80年代开始,师徒关系大部分被扭曲了,拜师变成了拜门,谁腕儿大,谁有后台就拜谁,而有些演员也是拜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