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相声孟鹤堂> 第7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部分 (3 / 4)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于2003年10月3日,我在这里担任主持人的工作一直至今。俱乐部从举行第一个周末相声专场以来,到现在已经一百二十多场,其间不但从未间断,还为一些机关团体做过专场,为救助患白血病的大学生进行过义演,也应邀到外地演出。这是北京地区近年来最早以相声专场形式面向大众的演出之一。

周末相声俱乐部这几年走过来,也经历了一个从只有半堂座到今天场场满座的过程。最开始提出倡议的是全总文工团的相声演员宋德全,他是著名相声演员苏文茂的徒弟,家在东城。他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相声平时要多练,但是不能老在家,还得面向观众,于是他就考虑找这么一个可以练活儿的地方,不为挣钱,只为锻炼。

担任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的著名相声演员李金斗是圈内公认的热心人,人缘特别好,宋德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之后,两人就合计着成立一家相声俱乐部。金斗有号召力,很快就有一批优秀相声演员响应这件事。马季先生亲自为周末相声俱乐部题匾,姜昆、冯巩、师胜杰、常贵田、常宝华等一大批著名相声演员都来这里说过段子。

周末相声俱乐部在初创阶段对于观众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虽然门票价格不贵,20块钱一张,但是一开始来听相声的人并不多,最初几周,有一位企业家给我们提供赞助,但是没过多久他觉得这个俱乐部要开展下去很困难,就退出了,但是大家却都坚持了下来,因为谁也不是冲着挣钱来这儿说相声的,不管观众人多人少,不管你是捧哏逗哏,不管你是大腕小腕,每周就是200块钱的劳务,权当车马费。如果是70岁以上的先生来捧场,就给500元。

周末相声俱乐部到今天已经算是小有名气,每个周末的演出,东城区文化馆里将近500个座位都坐得满满当当。有一些相声迷是每周必到,还有一些是大老远从郊区赶过来的,按惯例,每场演出一般是七八个节目,从晚上7点半说到10点,有返场的时间还会再长一点。

口述者:周末相声俱乐部崔琦(北京市曲艺团演员、俱乐部主持人)

北京曲艺团成立于1952年,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笑林等都出自该团。1960年,北京曲艺团成为国营单位,此时的相声也达到了鼎盛时期,演出机会多,质量很高。记得过去春节放假期间,我们都要赶场,并且有时候从上午9点一直演到晚上9点,成为唯一一家有盈余的院团。因为相声演员要受到观众的认可才算是一个好的相声演员,所以,很多其他院团的演员都来我们团演出。

北京相声人过得怎么样(2)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相声逐渐走下坡路了。北京曲艺团的情况也每况愈下,我们这些岁数大的演员渐渐退休了,只有一些年轻人,比如李伟建等人还在支撑着,这是很不容易的。2004年,北京曲艺团和北京歌舞团进行了合并,改称北京歌剧舞剧院,并且进行了企业化的管理。虽然比上世纪末有了好转,但演出场次并不多,演员的表面工资大约是在1000元到4000元左右。

口述者:王谦祥(原北京曲艺团相声演员)

中国铁路文工团成立于1950年。主要以慰问演出为主,商业演出很少,过去,我们的工资是一样的,每场200元,商业性演出有些区别,级别工资是200元,主要演员可以拿到1000元左右。因为铁路文工团是事业性单位,属于铁道部,以铁路为主,全额开支,每年国家给我们发的工资是1400多万,我们团包括退休的职工,总共是700人。其他一些院团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有些是国家要扶植的,例如芭蕾舞院团和京剧院团,有的要靠自己完全走市场化道路自给自足。我们文工团的演出有专门的演出办公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