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相声孟鹤堂> 第7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部分 (1 / 4)

马三立在相声上给马志明的影响最大,“可以说我的‘活’有80%受到他的影响,虽然我并不完全先赞成他的东西,但还是一脉相承。我小时候跟在他屁股后面什么都问,他觉得我可乐,连讲带示范,教给我许多东西。后来我们爷俩一起下放农村劳动,这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个坏事,但对我来说却是一件好事,在农村说不了相声了,闲得发慌,我就勾他情绪,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提活’,结果,他给我复习了很多传统相声,算是给我留了口饭,等于让我上一次‘冯巩大专班’”。其实一个京戏,一个曲艺,都是“角”艺术,好相声不是听包袱而是听韵味,现在马志明成了传统相声的代表,“其实我学的只是老爷子的一点渣子。如果不是赶上那个年代,我自己认为自己会成为一个大家”。

1986年侯宝林先生带拉马志明这个师弟,那天有一张合影照片,侯先生坐在了上首的位置上,其实是替他师父朱阔泉坐在了那个位置上。马志明说侯先生对他最大恩典是,临走的时候跟他说“学你爸爸应当,但也不能完全学他,完全学他,你就没饭了”。侯先生的话给他很大的启示,在业务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唱功和身段,老爷子有人缘,他说抖包袱拖拉,两个十分钟没有包袱,但观众会耐心等,知道下面肯定有个好包袱,这是别人所不能达到的。马志明学他的“活”,把“好活”留着,淘汰掉不好的东西,他说侯先生的段子节奏更紧凑,突出主题,最卖力气。

说起“津派”相声和“京派”相声的区别,马志明说他不怎么听北京相声,“我在相声里已经找不到乐了,没有一段让我听着感到可乐的,我现在只听京剧,我知道这是自己落后的地方”。“马氏相声”的风格和方法,是聊相声,没有表演痕迹,聊着聊着观众就乐了,注重塑造人物,说的是小市民的事,讽刺的是小市民身上的劣根性,比如有人跳楼,下面的人说你没胆子你不敢跳。“我们讽刺的是这种人,像《纠纷》说的也是两个小市民觉悟不高,因为踩脚这样的小事,闹起了纠纷,‘马氏相声’只适合在下层演出,迎合的是低层次的观众,不敢也不能上电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邀请过好多次,我不敢出,我老爷子去过一次,效果比天津差多了,我干什么去白浪费人家的食宿费,送我回来还费汽油,我只能表示感谢。”

现在很多网友和观众称马志明是相声大师、传统相声的集大成者,但他给自己的定位是艺人,靠这个吃饭。“北京有的演员满腔热情,歌颂英雄人物,展示社会的精神风貌,一听名字就能得一等奖,他们应该受到更高的尊重,享受更好的待遇,我的思想境界跟他们没法比,我也想那样活,但没有那个条件,我只能说《白事会》、《大保镖》,我说那些东西大家不承认,我就没饭吃。对北京的演员,我也一直怀有敬意,天津演员没法跟北京演员比,不是一个层次,他们代表了相声发展的先进方向,以后相声应该按照他们的路子说。”

马志明认为,“马氏相声”不易再发展了,基本没有太大前途,消亡是正常现象,“马氏相声”反映的是小市民的灰暗的一面,迎合低层次的观众,格调不高,现在虽然还在说,但说的人就是像这个小商小贩一样,给大家取乐,只能说有益无害。可能也因此,他的儿子马六甲现在在消防研究所工作,基本上不说相声,“我不想让他跳这个火坑,他让我培养得比较明智,对说不说相声无所谓了”。他这几年很少出来演出,至于原因,他说现在大家都喊“少马爷”,闹得他很不好干,说一些新段子,没有情绪和精力去创作,说一些老段子也没有什么意思。“我现在有时出来演出,一是为了儿子将来,二是见见老观众,如果有人把后半辈子的钱给我,我就不出来说相声了。但是非常感谢这么多年来容忍而且还在听并且喜欢马氏相声的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