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裂土成语> 第325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5部分 (1 / 4)

这些规定,其实就是列强欺负清政府对这项权力不清楚,不重视。这些规定暗含三点,一是外籍船只进出中国口岸时有权自由雇用引水人,二是任何人,包括外籍人,都可以申请在中国担任引水人,三是引水事权操纵于外国领事手中。这些规定,中国引水业纳入了依附型发展道路,埋下了引水权丧失的根由。

当时,中国引水业方处于起步阶段,专门的中国引水人非常少,多由渔民、船户兼营引水。在外国领事、商人以及航运势力的支持下,外籍引水人纷纷跻身各通商口岸引水业。及至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通商口岸增多,引水业也在更多港口兴起。制定全国性的引水法规,建立统一的引水管理制度,遂成为引水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但当时清政府依旧缺乏这方面的自觉,对此漠然处之。这又给外籍势力以可乘之机,他们积极策划制定引水规章,试图将中国引水业的管理权,集中到自己手中来。

1867年,驻北京的外国公使团,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要求制定一份全国性的引水法规。这一提议为清政府所接受。而制订这一引水法规的,就是已经被清政府所看重、信任,并且担任了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 就这样,在公使团的操纵和赫德的蓄意引导下,一份《中国引水总章》草案很快出**,并得到了清政府总理衙门及公使团的认可。试行一年后,赫德又对这份章程稍作修改,于1868年再次颁行各港“试行”。不过,说是“试行”,这个章程却一直施行到了现在,足足过了28年(真正的历史是66年)。

《引水总章》规定,凡是与中国签订了通商条约的国家,其公民与中国人一样,都有资格申请担任通商港口的引水人。全国的引水管理权,集中于海关总税务司手中。在总税务司的领导下,根据《总章》的精神,各港分头制定地方性引水章程,并负责本港引水事务的具体管理,各港负责引水事务的结构,是各海关税务司下属的理船厅,其长官为港务长。由此,一个以海关总税务司核心、以各港理船厅为枢纽的全国性引水管理体制,遂得以建立。《总章》颁行后,中国沿海各港口的引水业,即在这种体制内运行,六十多年里,一直未有大的改变。

表面上,这种体制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引水权,因为从名义上说,海关是中国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但问题在于,其一,海关系统完全被外籍人,尤其是英国人所控制,并服务于外国对华经济、政治攻略,因而主观上并无维护中国引水权的动机。其二,海关并没有掌握引水事务的全部权力,因而客观上无法抵制外籍势力对中国引水权的侵夺。《总章》规定,除了港务长之外,外国领事和外国商会,在港口引水管理上,也有很大的发言权。譬如,在引水人考选时,外国领事和外国商会代表,即占了四票中的两票,还有两票,为引水人代表和港务长自己。可引水人代表往往也是外籍人。这样,在外籍势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考试、取得证书,并正常执业的引水人,几乎都是外籍人。外籍港务长即使有意维护中国的引水权,也力不从心。更何况他们还没有这种想法。

引水事权既为外国势力把持,外籍引水人遂逐渐将中国引水人排挤出去。在上海港,从1871年开始,就从未增补过中国引水人。而原有的中国引水人也迫于外籍引水人的压力,不是辞职,就是提前退休,如今已经没剩下几个人了。可以想象,再往后,中国的上海港可能就不会再有中国自己的引水人。而不仅在上海港,其它沿海通商港口莫不如此。由是,中国新兴的引水业变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行业,而本国人反被排斥于其外。

引水权的丧失,不仅侵害了中国引水人及航运业的利益,也严重威胁中国的国防安全。

本来,这一次的谈判有许多内容其实都是郭金章向李鸿章提起的,甚至经济特区之类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