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问题,事后一定要请更多的人、更有名望的人到场,那时再赔礼道歉,让别人觉得更有面子,才有可能将原来的仇恨揭过。不知道你们现在是怎么做的,我们当时是“吃讲茶”。
;吃讲茶
以前,绍兴民间有到茶店“吃讲茶”的习俗。这实际上是一种广泛流行于社会、调解民事纠纷的民间自发活动。
老百姓最怕吃官司,他们知道“朝南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奥妙,所以,老百姓之间,一旦发生了什么磕磕碰碰的事情,宁愿上茶店里去“吃讲茶”。
所谓“吃讲茶”,就是由当事人双方邀集一帮子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和知情人士到某个茶店。旧时的茶店,既是老百姓喝茶、听说唱、谈天说地的娱乐休闲场所,也是民间议是非、判曲直、调解纠纷、息事宁人的去处。按规矩,当事人双方邀请的“茶客”到齐后,“茶博士”(服务员)就给每一位“茶客”沏上一碗上边有盖的碗茶,同时给坐在“马头桌”上的“调解主持人”泡上一壶上好的龙井。接着,先由当事人双方当众陈述事情的经过和各自的理由,并提出要求处理的意见。“茶客”们一要依据双方的陈述,二要根据亲眼目睹或亲耳听闻的事实,各抒己见,进行分析、判断、评理,弄清谁是谁非。既不能偏袒一方,也不能为之护短。
旧时绍兴茶店的一般格局,靠近店门口桌头的地方,总是安排有成双的一对桌子,俗称“马头桌”。顾名思义,有一点“马首是瞻”的含义。所以,一般的“茶客”是绝不敢坐“马头桌”的。有资格坐“马头桌”的,一般是在当地辈分高、有声望、办事公道、受人尊敬、有一定威信和号召力的地方知名人士。在“吃讲茶”时,由他担任主持人,同时也担任裁判长的角色。
当“茶客”们各自发表了意见和提出了建议后,“马头桌”上的人就综合阐述自己的见解,当场拍板,判定谁是谁非,一锤定音。“茶客”们则纷纷表态,拥护裁决。理亏的一方,就要负责付清全部茶资,相当于缴付诉讼费一般。事后按照裁决执行,不得再生异议。
一般来说,这种民间调解往往都会顺利执行生效。当然,也难免有横蛮之辈,当场不服裁决,甚至恶语伤人,大打出手。但这种人无论如何也斗不过群众公论,最终还得在第二次“吃讲茶”的时候认错服输。
这种“吃讲茶”是约定俗成的地方规矩,公众舆论所系,往往能胜过官府裁决,具有极强的威慑力。
绍兴“吃讲茶“的习俗,源于何时,一时也无从查考,但在明清两代以及民国时期最为盛行。流行的一般说法,认为和绍兴出师爷有关。因为师爷回籍后,在地方上颇有影响力,他们又多精通律法,知道如何按照律法办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明朝后期,政府在百姓中的威信多有丧失,民间调解因此应运而生,才有了明清“吃讲茶”的盛行。
/* 36 */
《人道》 第三部分
我与自已(1)
我与自己是“做事=做人”的更隐蔽的一面,也是更重要的一面,因为,你与人的交往其实反映的是你与自己心中的另一个你交往的过程,你自身的高下决定了你与其他人交往时的层次。你的认识、学识、思考等是什么层次,你也就会在与人交往时做出什么层次的事情,达到什么层次的要求。只有勇于正视自己的人,只有了解自己的人,才能在事情中真正地不被击败。
曾曰:有这样一个故事,是有关苏轼的。苏轼是个天才了,诗词歌赋等写得都非常好。三教九流,什么人他都有交往。自从因为反对改革被贬后,苏轼的性情越发地从容,对佛、道、释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这方面的朋友也就越来越多。其中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叫佛印。两人在一起,便免不了互相斗智斗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