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部分 (2 / 5)

所败。如今贼势大张,眼看就要兵逼潼关,众爱卿以为该如何应对?”

左仆射封德彝、户部尚书萧瑀等,皆隋朝旧臣,平日对处置政务、审理刑务诸事还算熟门熟路,但对这两军交战之事,却无言以对,只是默默看着秦王世民。

新擢拔为兵部尚书的殷开山、李靖等一班武将,早已义愤填膺,本欲请战,但见秦王没有开口,也只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静静等着。

大殿里一片难堪的沉默。

世民平静的站在那里,一声不吭。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见文武群臣都不说话,李渊心中开始后悔了,大唐现在离扫荡中原群雄、一统南北的目标其实还十分遥远,天下尚未平定,怎么就对儿子起疑了呢?况且,世民现在这样,恐怕与自己草草杀了刘文静也脱不了干系。

但此时儿子不请战,自己一朝天子,难道还求他出征不成?想到这里,李渊长叹了一声:“贼势如此,难与争锋。既然众爱卿皆无良策,便只好放弃大河以东,我朝仅守关西之地算了。”

“父王!”建成出列,神情坚定:“此举万万不可!您一生雄才大略,大唐更是从没这么怯懦沮丧过。儿臣愿领兵出征!”

李渊勉强一笑:“太子乃国之储君,怎能轻易出征?更何况现在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都在拟订之中,你就撒手不管?”

话说到这个份上,世民知道自己该说话了,避嫌也好,赌气也罢,都该适可而止。按下自己复杂的心绪,他上前一步:“启禀父皇,儿臣认为,太原乃我朝王业之基,国之根本,而河东历来水甘土沃,为富庶殷实之地,乃京师所资。今若拱手让与刘贼,儿臣窃为愤恨。臣愿率精兵三万,殄灭武周,克复汾、晋!”

他所说的道理,李渊与群臣何尝不知?太原及河东既是李唐王朝的发祥地,又是京都长安的大后方,无论过去、眼下,还是以后,都具有国祚之“根基”意义,如同大树的根本啊。

李渊暗自舒了一口长气,世民总算还是主动请缨了。他露出几日来第一个真心笑容:“吾儿既肯出征,必能大获全胜。但三万兵马太少,朕就悉发关中之兵,朝中战将亦任由你来挑选!”

世民拜倒:“谢父皇恩准。但京畿重地,亦不可无大军戍守,儿臣最多提八万人马,扫荡刘、宋足矣。”

“吾儿乃国之砥柱,大唐安危,在此一战。你先行准备,十日之后,朕亲至华阴长春宫,为你送行!”

“谢父皇!”

阴玉真将她带至王府后院。

寒塘倒影,一人负手立于岸旁。

阴玉真低声道:“殿下回府后尚未进食……公子您劝劝他。”

她应了一声。玉真低身一福,轻轻走开。

隔了许久,她缓缓上前两步,注视着那道挺立的背影,又凝住不动了。

也许,还是让他独自静一会儿好吧。

她想着。

正欲退回,那人出声:“安弟。”

想了想,举步上前,打个哈哈:“大哥看这月色可好?”

世民瞥她一眼,看看高空一抹残月:“哪里好了?”

“心情好呢,自然看什么都好;现在大哥说它不好,心情看来不爽呀。”心中加一句,废话!

他看着月亮:“当初在太原筹划起义时,是他最先定下了西取长安的非常之策,后又数年如一日,出生入死,随我征战西秦……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刘兄啊刘兄,这就是你对我们李家的最后一句话?”

她默默听着。

“早知事情会闹到如此田地,我就该从长春宫早早赶回来,而不是只上奏折。父皇也太听信裴寂之言了!”

这该是他回来后第一次透露他悲愤的情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