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大秦实力> 第33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部分 (2 / 5)

上奏文件中,凡是遇到“始皇帝”或“皇帝”一词,就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为什么呢?因为古代书写是竖着写,如何能容许别的字压在“皇帝”二字头上?

皇帝的名字也不能再提了,嬴政的名字叫政,那么凡是叫“正”的地名,都得改名叫“端”。皇帝的父亲庄襄王名叫子楚,楚国虽然已经灭了,文献也都得改叫“荆国”。

这套神化皇帝的礼仪,除了谥法在秦亡以后立即被汉朝恢复外,其他的大多被汉朝承袭,传至后代。这种唯我独尊的思想甚至固化为一种文化习惯,不论衙门大小,最高的头儿都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而且潜意识里希望最好把官职传至万世。

秦始皇的天下是靠武力所得,但他可不是武夫,知道权力的合法性还需要有天赐依据,于是他重新修正了意识形态,开始崇尚阴阳家邹衍创立的“五德循环说”。

“五德”也就是金木火水土。秦始皇认为,周朝是火德,循环下来就是秦之水德,为此他下令把黄河改名叫“德水”,黄河不干,水运就长久。

老秦人的祖宗是颛顼高阳氏,这位神人也叫北方之帝或黑帝,北方属水属阴,这就与秦的运势相合了。于是,大秦帝国的衣服、仪仗、旗帜都尚黑。

按照古人的方位观念,上下东南西北为六大方位。大秦帝国既然是无所不包,那就要崇尚数字“六”,帽子高六寸、车子长六尺、拉车的马要六匹等等。

秦始皇搞这一套,就是为了加固皇权的“合法性”,让你敬畏、让你服——知否?我的权力来源于天命。

第二十七章千古一个“秦始皇”(2)

至于具体的统治,光玩这套虚的当然不行,他的一项大功,就是建立了完备的中央机构和官僚体系。现代的读者,往往一看这个就头疼;其实认真地想想,最高权力出自中央,官员队伍服务于国家,有没有好处?当然有,那就是增强了管理效率,中央集权总比大小诸侯、领主各自为政好。

一个农业国家,涵盖了那么大的地盘,没有一个有效率的中央体制不可想象,更别说想传至万世了。尽管后来的皇帝姓什么的都有,但帝国这个框架,是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了,直至转化为现代中国。

改制这套花样,后来也有不少君主玩过,但只有秦始皇所玩的才有决定性的意义。

现在,秦国升格为秦朝了,有一整套的中央政府制度,自丞相以下,各司其职。要说明的是,秦朝的丞相沿袭旧制,分左、右相,秦俗尚右,但实际上左相往往更有实权,比如李斯很受秦始皇器重,他就是左相。

丞相是百官之长,等于皇帝的副手。秦朝的丞相只管执行,没有决策权。丞相下面能管的也就几个办事员,没有一个庞大的中央机构。此外还有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是用来分丞相之权的;太尉,国防部长,但徒有其名,皇帝才是军队总司令。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这就是权势显赫的“三公”。

再往下就是“九卿”了,“九”是言其多,大约有15个官职,分管其他。

此外还养了大批博士,专门议政,目的也是为了分丞相之权。

以现在的标准看,这些官儿的总数并不多。那时候的全国地域已经不小了,交通、通信和办公的工具都不发达,这样少的官员就能管理得过来,很令人吃惊。不像后世越发达,人头越多,设立官职好像不是为了办事,而是为了养人。

秦朝的地方政权,就是着名的“郡县制”,包括郡、县、乡三级机构。至于乡的下面,叫做“里”,就是居委会了。城里和交通要道上,还有“亭”,相当于治安队,刘邦那时就是治安队的队长。

秦始皇就靠着这一套体系一竿子插到底,管理全国的老百姓。他年轻狂傲,不把万民当回事,下令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