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要大得多。苏联先后发射了十余艘无人飞船,反复试验采用跳跃式再入大气层的方案。所谓跳跃式再入大气层,有点类似打水漂,当石子以很小的角度入水时,快速飞向水中的石子会被水弹出水面,然后再落入水中,“蹦”过几次的石子比直接投入水中的石子速度要低,下沉动作缓和。如果把大气层比作水面,返回舱就是石子。当返回舱以较小的再入角度进入地球稠密的大气层时,会被大气层“弹”回到太空,在太空飞行一段后,再次进入大气层。这种跳跃式再入,可利用大气层反弹提供的升力对返回舱进行减速,有利于减小过载并调整着陆点。然而尖端技术并不能一蹴而就,科学家紧赶慢赶仍未能在庆祝十月革命50周年前将航天员送往月球。1968年9月、11月苏联发射的“探测器号…5”和“探测器号…6”虽然返回了地面,但是一个没有“漂”起来,返回舱“跳冰棍”似的直落入海,过载达到10~16g,如果载有航天员,航天员必死无疑。另一个“漂”起来了,也回到地面了,但返回舱出现致命的漏气释压,如果载有航天员,航天员也必死无疑。直到1969年8月,“探测器号…7”才取得了圆满成功。
苏联登月为何折戟沉沙(2)
“探测器…7号”的成功,标志着苏联拥有了载人绕月飞行的能力。可惜时间不饶人,美国“阿波罗8号”抢先苏联在1968年12月率先完成了载人绕月飞行,得到了这个项目的金牌。于是,本来就是为争夺政治金牌而开展的这场竞赛已?没有继续的必要了,苏联政府最终决定停止载人绕月计划。
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与载人绕月计划几乎同时开展。1964年夏天,苏联确定用4年时间让航天员踏上月球,苏联的登月方案有三种:
第一种是直接登月,就是用火箭直接把登月飞船发射到月球表面,航天员完成月球考察任务后直接从月球返回地球。直接登月方式需要研制巨型运载火箭,为此著名的切洛梅设计局曾设计了起飞推力达6000吨的UR…700巨型火箭,它的运载能力是美国土星…5火箭的5倍,堪称火箭中的“巨无霸”,然而政府最终否定了这个方案。
第二种是地球轨道组装方案。科罗廖夫最初的设计是分三次将登月飞船、奔月火箭助推器、推进剂贮箱等部件送到低地球轨道,然后在轨道上将它们对接在一起,随后2~3名航天员驾驶“联盟号”飞船进入太空,并转移到登月飞船中,最终在轨道上形成一个庞大的载人登月装置。这个装置从低地球轨道上点火发射,抵达月球后直接降落在月球表面,航天员完成月球考察后直接返回地球。按科罗廖夫的设想,在发射载人登月飞船前,先向预定着陆点发射无人自动月球车,然后发出信号,引导飞船直接着陆。不过,当时苏联还未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这一方案最终也被否决。
第三种是月球轨道交会方案。它的发射过程是,用N…1运载火箭将载有两名航天员的飞船与登月舱发射到月球轨道,在月球轨道上一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然后登月舱与母船分离,并降落在月球上,而母船继续环绕月球飞行,等待登月舱返回。登月航天员完成出舱考察后,返回登月舱,驾驶登月舱飞离月球并返回月球轨道,随后与绕月飞船对接,登月航天员返回到飞船中,两名航天员会合后启动飞船的主发动机返回地球;在接近地球时航天员进入飞船的返回舱,然后返回舱与飞船分离,穿过大气层,在地球上软着陆。这种方案与美国阿波罗计划的登月方案有许多相同之处。
1966年9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最后批准了月球轨道交会方案。随后,苏联为它们的载人登月之行研制了巨大的飞船,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一是环月飞行的载人飞船(母船),苏联将它命名为联盟…LOK;其二是可载一名航天员在月球着陆的登月舱,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