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科幻战舰> 第53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部分 (1 / 5)

在当时的背景下,别利亚耶夫的作品虽然也涉及政治,但没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而能够更多地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探讨科学进步给普通人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超越了一般苏联作家的视野。比如在《失去面孔的人》这部小说里,主人公普列斯特是好莱坞一个奇丑无比的喜剧演员。虽然借此成名,但他还是寻求最新技术,使自己拥有一张漂亮的面孔,不料却因此失去了观众。几经奋斗之后,普列斯特终于以新的面孔在娱乐业站稳脚跟。专注于人性的探讨使别利亚耶夫的作品超越国界,成为世界科幻文学宝库中的经典。自然,为了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作者在当时也没少受到批判。

和当时的西方科幻作家相比,别利亚耶夫的作品更接近于凡尔纳。他的小说与科学前沿相去不远。《种海人》记录了当时海洋科技的许多具体数据。《跃入苍穹》则直接得到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指点。

和凡尔纳一样,别利亚耶夫在科幻小说里还用大量篇幅描写农村、农业和手工业生活的场景,描写熟悉农活的各种人物。相当多的故事不是发生在大城市、科研院所,而是发生在农村,发生在边远地带。他的作品保留着科幻从“农业美学”向“工业美学”过度的痕迹。象《种海人》这样的作品,几乎算得上“手工业科幻小说”,只把渔业劳动的场面引伸到海下。别利亚耶夫以后的科幻作家,几乎再没有如此精细地描写过农业社会。

当时,前苏联另一位出色的科幻作家是阿列克谢托尔斯泰。他同时也是著名的主流文学家。阿托尔斯泰的科幻代表作是《加林工程师的双曲面体》(1926)。在这部小说里,发明家加林制造了类似激光武器的双曲面体,它聚焦的光束甚至可以切割人体,击毁舰船。不少野心家闻讯后追逐这种新武器,加林自己也有借此称霸世界的欲望。各方势力围绕着双曲面体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小说发表时,距离人类研制出红宝石激光器还有三十多个年头。阿托尔斯泰的另一部科幻代表作《阿爱里塔》曾经被搬上银幕。这是一部宇航题材的科幻小说。

在那个时代,还有一位苏联作家写下了一部科幻文学史中的不朽经典,那就是扎米亚京。他那部著名的《我们》发表于1920年,本人因此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利。这部小说在前苏联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开来,作者没有活着看到它在祖国被正式发表。但文学和历史是公正的,《我们》成为二十世纪三大反乌托邦题材科幻小说之一。

《我们》描写了一个千年后的世界,人们在完全机械化的环境下,过着机器般统一的生活。在那个社会里,没有“我”,只有“我们”。反叛者在公众集会上被气化掉。《我们》是二十世纪“反乌托邦小说”的开山之作。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学史 第五章 (下)

第三节:从捷克走向世界

在慕尼黑阴谋中被当作牺牲品的中欧国家捷克,也产生了一位世界级的科幻作家卡尔恰佩克(Karel Capek1890——1938)。20世纪20年代,变动不定的欧洲社会令恰佩克对人类未来深感忧虑。他接连创作了《罗素姆万能机器人》(1920)、《炸药》(1924)、《专制工厂》(1922)等科幻戏剧和科幻小说。

在《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中,作者根据捷克语“苦工”一词创造了“Robot”以表示机器人,后来成为世界通用名词,每一位拥有中学学历的中国读者都曾经在英语课本上学到过这个单词。

长篇科幻小说《鲵鱼之乱》(1936)是他在科幻方面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全面反映了科幻小说的独特性质。这部作品在主流文学界也受到重视,但人们多只是提到它预言了法西斯贪得无厌的领土要求和英法等国妥协政策最终失败的命运。然而这并不全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