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微微一笑,說道:「你這是老成持重的打算。」索額圖還道是皇上誇獎,忙磕頭謝恩,道:「奴才為國家計議大事,不敢不盡忠竭慮,以策萬全。」
康熙問大學士圖海道:「你文武全才,深通三韜六略,善於用兵,以為此事如何?」圖海道:「奴才才智平庸,全蒙皇上加恩提拔。皇上明見萬里,朝廷兵馬精良,三藩若有不軌之心,諒來也不成大事。只是若將三藩所部數十萬人一齊開赴遼東,卻也頗有可慮之處。」康熙問道:「什麼事可慮?」圖海道:「遼東是我大清根本之地,列祖列宗的陵寢所在,三藩倘若真有不臣之意,數十萬人在遼東作起亂來,倒也不易處置。」
康熙點了點頭。圖海又道:「三藩的軍隊撤離原地,朝廷須另調兵馬,前赴雲南、廣東、福建駐防。數十萬大軍北上,又有數十萬大軍南下,一來一往,耗費不小,也勢必滋擾地方。三藩駐軍和當地百姓相處頗為融洽,不聞有何衝突。廣東和福建的言語十分古怪奇特,調了新軍過去,大家言語不通,習俗不同,倉促之間,說不定會激起民變,有傷皇上愛民如子的聖意。」
韋小寶越聽越急,他知小皇帝決意撤藩,王公大臣卻個個膽小怕事,自己官小職卑,年紀又小,在朝廷之上又不能胡說八道,這可為難得緊了。
康熙問兵部尚書明珠:「明珠,此事是兵部該管,你以為如何?」
明珠道:「聖上天縱聰明,高瞻遠矚,見事比臣子們高上百倍。奴才想來想去,撤藩有撤的好處,不撤也有不撤的好處,心中好生委決不下,接連幾天睡不著覺。後來忽然想到一件事,登時放心,昨晚就睡得著了。原來奴才心想,皇上思慮周詳,算無遺策,滿朝奴才們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料中。奴才們想到的計策,再高也高不過皇上的指點。奴才只須聽皇上的吩咐辦事,皇上怎麼說,奴才們就死心塌地、勇往直前地去辦,最後定然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韋小寶一聽,佩服之極,暗想:「滿朝文武,做官的本事誰也及不上這傢伙。此人馬屁功夫十分到家,老子得拜他為師才是。這傢伙日後飛黃騰達,功名富貴不可限量。」
康熙微微一笑,說道:「我是叫你想主意,可不是來聽你說歌功頌德的言語。」
明珠磕頭道:「聖上明鑑:奴才這不是歌功頌德,的的確確是實情。自從兵部得知三藩有不穩的訊息,奴才日夜擔心,思索如何應付,萬一要用兵,又如何調兵遣將,方有必勝之道,總是要讓主子不操半點心才是。可是想來想去,實在主子太聖明,而奴才們太膿包,我們苦思焦慮而得的方策,萬不及皇上隨隨便便地出個主意。聖天子是天上紫薇星下凡,自不是奴才這種凡夫俗子能及得上。因此奴才心想,只要皇上吩咐下來,就必定是好的。就算奴才們一時不明白,只要用心干去,到後來終於會恍然大悟的。」
眾大臣聽了,心中都暗暗罵他無恥,當眾諂諛,無所不用其極,但也只得隨聲附和。
康熙道:「韋小寶,你到過雲南,你倒說說看:這件事該當如何?」
韋小寶道:「皇上明鑑:奴才對國家大事是不懂的,只不過吳三桂對奴才說過一句話,他說:『韋都統,以後有什麼變故,你不用發愁,你的都統職位,只有上升,不會下降。』奴才就不懂了,問他:『以後有什麼變故啊?』吳三桂笑道:『時候到了,你自然知道。』皇上,吳三桂是想造反。這件事千真萬確,這會兒只怕龍袍也已做好了。他把自己比作是猛虎,卻把皇上比作是黃鶯。」
康熙眉頭微蹙,問道:「什麼猛虎、黃鶯的?」韋小寶磕了幾個頭,說道:「吳三桂這廝說了好些大逆不道的言語,奴才說什麼也不敢轉述。」康熙道:「你說好了,又不是你自己說的。」韋小寶道:「是。吳三桂有三件寶貝,他說這三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