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部分 (2 / 4)

也就是说,我国有8482万人口是戴了顶文盲帽子大步跨进21世纪的。另外,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到35。7%,也就是有4。52亿人口是小学文化程度。这么了不得的人口素质结构,如果不用心用力解决,人口数量增长没降下来,就提出“保持人口适度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是有弊无益的。今后几十年,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贫困人口脱贫困难、艾滋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滋长蔓延等五大难点将相互叠加。同时还要面对四大压力,即就业人口对经济承载的压力,贫富差距对社会承载的压力,生产生活方式对资源承载的压力,人口总量对环境承载的压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既面临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艰巨任务,又要统筹解决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人口众多,对社会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是今天人们的共识。而中国人口的巨大增长,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新的世纪,当我们已经*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在新的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对人口增长科学有效的控制。

参考资料:网络资料

………【第七节 核心家庭的主导地位】………

家庭不是生来就有的,一成不变的,它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类先民同吃、同住、同劳作,杂乱*,共同哺育后代。这种团体虽也有性、经济、繁衍后代的功能,但这只是群居动物动物本能的表现。直至出现了对偶婚:至少两个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居住在一起,劳动分工,经济合作,共同抚养子女,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庭。而后,家庭发展出许多不同的结构: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占主导的扩大式家庭:一家三四代人中第二代中至少有两对以上的夫妻;在狩猎、采集社会和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占主导的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此外,还有主干家庭、多偶家庭、单亲家庭等。近30年来,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是我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与此同时,家庭结构还呈现出以核心化家庭为主,小家庭式样愈益多样化的趋势。

核心家庭是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模式。美国人类学家G。P。默多克首先提出了核心家庭概念。他在《社会结构》(1949)一书中认为,从亲属关系着眼可把人类家庭分为核心家庭、复婚家庭、扩大家庭等三种基本单位,其中核心家庭是其他几种家庭形式赖以扩大的基本单位。核心家庭这一概念被人类学、社会学广泛使用。核心家庭是由一对夫妇(包括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这一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首先提出。

单偶结合是家庭的核心框架。一夫一妻制不仅是一种**的、情感的婚姻模式,也是一种占据主流地位的家庭模式,即夫妻配偶是家庭的核心框架。近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家庭形式有了很大变化,在一夫一妻制基本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家庭变小,联合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同时,也出现了子女各自成家以后,只剩下老年夫妇生活在一起的“空巢”家庭、夫妻不主张生育子女的“丁克”家庭、夫妻之间分居的“单居”家庭、母亲与子女或父亲与子女组成的“残缺”家庭,等等。但是,核心框架不变,一夫一妻制作为家庭模式的主流地位不变。

核心家庭是人类社会的最为重要的家庭模式,之所以称为核心,是因为在社会生活中这种家庭最为普遍,更多是家庭是这样的一种模式。它包含了最主要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或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由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是最基本的家庭形态,故又称“标准型家庭”。核心家庭中包含着两种最基本的家庭关系:夫妇关系和亲子关系,又称夫妇家庭或血缘家庭。核心家庭从已婚夫妇离开父族、母族独居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