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钢铁厂设备建设的200万吨的钢铁厂,以及利用德国和美国技术的200万吨的包头特种钢厂,用不了2年,仅仅华夏超过200万吨的大型钢铁厂,就已经超过了两千万吨。
如果算上国内其他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钢铁厂,2年后,华夏的钢铁总量将会超过3000万,触摸四千万的天花板。
有了钢铁,就有了工业大生产的骨架。
从日本人不断拆解运回的机械加工、汽车和船舶等工业的机器设备,也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970章 五车六船基地
日本人现在的汽车工业比起美国人和德国人还是差远了,无论是技术,还是理念,远不是痛定思痛后崛起的世界汽车工厂那么强势。
孟享也看不上日本人的汽车制造业,远比其他人更为明白汽车帝国发挥出的庞大势能,一开始就为华夏的汽车工业奠定了高**。
德国人的,美国人的,法国人的,英国人,甚至意大利人的和捷克的以及苏俄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都通过孟享的一点点积攒,糅合进华夏的充满了模块化和标准化,系统化的先进标准中。
在华夏的自有标准还没有完善的时候,各国风格的汽车已经在华夏开始山寨,逐渐形成了华夏汽车行业五朵金花的雏形。
五朵金花并不是代表着五个厂子,而是代表着五个区域,五种风格。
日本人在长春,沈阳都留有关于汽车的加工也修理设备,沈阳更是在奉系时期,就已经可以利用外国核心零件制造汽车了。
无论是机械规格标准,还是培养的工人的模式,也带有日系的特色。孟享干脆把劫掠来的日本人的所有汽车设备都打包安置在了长春和沈阳附近。
只是后来随着日本被灭,再也不会有日式风格的发扬,沈阳和长春为核心的东北汽车带,受到从苏俄打包来的汽车机械和风格的众多战利品的影响,和伯力、海参崴为核心的苏俄风格基地的远东汽车圈渐渐融合,形成了华夏大东北地区的俄日混合体系的整体风格。
其中伯力等远东地区的风格偏向于老毛子设备的泼剌耐操,沈阳和长春则是偏向于日本人产品的精细构巧,但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包容着另一种风格的部分精华。
这就像北平和天津一样,最初这些地方建立起的汽车工业是德国标准的,但随着华夏弄来的美国设备和技术越来越多,风格也受到了美国风格的影响,形成了德美混合风格。
但在整个华北和中原地区。甚至包括陕西、武汉等地,都依旧是德国风格的主流。
反倒是在从兰州以西,一直包括整个西亚的所谓后世的华夏大西部地区,流行起了美国的汽车风格。替代了一开始的俄国痕迹。
除了青州和鄂尔多斯大工业区一直保持着德系风格,其他保持一种风格持续不变的很少。就连广西越南等地的汽车行业也由法国风格浓厚,开始添加英国和捷克的味道,缅甸马来亚等地,也在英国风格的基础上加上了意大利的风味。
在包括部分东南亚地区在内的大西南地区的汽车工业,彻底沦为了欧式风格的混合体。
这显然比起上海糅合了几乎全世界风格特点的汽车企业要稍微单纯一些。
不过,上海的汽车工业借助着上海的雄厚实力。已经融合百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其他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大华南地区,包括部分东南亚和大部分澳洲地区,还在英国风格中徘徊。
现在英国人被德国人揍得连本土都岌岌可危,除了拉上美国人,指望美国人出力外,自己也是鼓动了所有的大英帝国势力圈的来组织抵抗,自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