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祖宗保佑中华!谢谢!”
‘啪啪…啪……’掌声先是零零落落响起来,而后才是激烈的鼓掌——没人想到杨锐的告别讲演会类似于一场学术讲演,其所引起的思考让诸人根本未意识到讲演已经结束。唯有英国大使艾斯顿爵士在杨锐说谢谢后最先鼓掌,整个讲演他最喜欢的就是那句‘对外,我们什么都不要做,除非自保’,这等于说虽然杨锐下台,可中华的对外政策依然如故,不谋求外部殖民地,亚洲将是一个稳定的亚洲,大不列颠在远东的殖民地和印度将安然无恙。
他如此,法国大使韦礼德和德国大使卜尔熙则相视对望,法德确如杨锐说的仇视甚重,可真要再打类似于之前那样惨烈的战争,民众说不定真会想着两国和解。欧洲真的会实现统一吗?这是他们之后想的东西。
各位大使中,唯一对杨锐讲演不适的就是日本大使芳泽谦吉和美国大使马慕瑞,前者担心这是杨锐的实话,之前中日本就有意开拓南洋,真要对外什么都不做,那还怎么开拓?而美国打手你马慕瑞则担心五亿中国人全变作异教徒,这样主的羔羊会越来越少,直至完全消失。
大使们心思各异,可稽疑院、理藩院的代表大部分都是高兴的。对于这些有家有业的代表们来说,天天打仗、年年争霸是最讨厌的事情,现在好了,对外除了自保什么都不做,那就是说他们可以好好过日子、好好做生意。(未完待续。)
有些东西要说一下
偶然看书评看到些无中生有、同时让人啼笑皆非的东西,不得不说一下。感觉评论者很文盲,很冲动(这样人的基本看不懂深邃一些的书,分不清是和非),而且很搞笑,在他看来拿枪就是匪徒,根本不知道警察也是拿枪的。
因此,他从斯宾格勒和文明论推导出一个很邪乎的结论,那就是本书是在宣扬反民族主义之类的东西——因为本书和反民族主义者一样也提及斯宾格勒、提及文明演化、提及沙子顺民、提及伊斯兰……。
其实——其实很多时候本不应该这么直白,直白的结果就是被人发现后封书——但,为证明清白还是要说一下:那就是在今上厉兵粟马之际,反对者特别找了一两个策士出来鼓吹一些东西,其目的,与其说是学术,不如说是造势反对。从古至今,这套把戏再常见不过,只不过现在换了一种玩法。
正因为如此,策士对中华文明异于世界其他文明,存在第二轮生命——也就是淝水之战至清末这一千五百年生命视而不见。为什么说他们视而不见?因为策士所鼓吹那套东西,有不少抄至于斯宾格勒的中国嫡传雷海宗先生以及其他战国策派诸先生,他不过时拾人牙慧而已,如此写小说当然要比在下好,但做学术勉强不够格。他既然看过雷先生的书,那自然知道雷先生的观点:中华文明有其特殊性,她既然能有第二轮生命(淝水之战——清末),那自然存在第三轮生命的可能。但是,为了反对今上,鼓动舆论,策士们对此视而不见,他们的结论是文明就此终结,大祸将至。
看了不少书评,对于某些读者很无语。书你不喜欢看就可以不看,没人逼你,真的。但是书不喜欢,又看不懂,却要一知半解的评论,把书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策士的功利行为混同,以表示自己有先见之明,那就很可笑了。
书中要表达的,是要以近代最杰出的那些人才(雷海宗先生虽然不在主角的年代,但把他的观点提前十年并无不可),以他们的学识和智慧去给中华文明寻找第三轮生机而已。而以他们的观点,中华文明并不会终结,而是将一直延续。我想仅此一条就足够证明本书和策士之间的差异了。
言多必失,到此为止。另外,书评区很乱,本想任命宇文泰将军为版主,但他不是实名,就求一个版主吧(切记不要和书友争论,因为争论会带来更大的灾祸和怨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