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没有长者为尊的氛围,晚辈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表示亲切。
中国自古就有深厚的崇老、尊老、敬老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家庭养老传统,家庭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家庭的功能是十分广泛的,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用伦理和法律的方式在同一屋檐下被固定下来。通常来说,父亲是一家之主,家庭成员之间的分配原则是平均主义,不论贡献大小,各个方面的物质需求基本上都通过家庭获得满足,这是家庭消费功能的机制作用。人老以后,要在家养老,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家庭是老年人养老的基本载体。以家庭和谐为本,优化活动载体,促进和谐家庭建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以家庭为中心,按家庭伦理扩展而组织的。中国社会的现代发展虽然引进了一些人权平等的观念,但是,家庭伦理和家庭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不仅是一个现实的存在,而且是一个决定的要素。在中国的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单位、社区,在一定意义上是家庭的放大,国家的政治生活也渗入了家庭的影响,家庭的地位非常突出,其作用也非常重大,家庭观念是中国人的极其重要的思想观念,各种社会观念的形成无不受到它的影响。中国人的家庭是按照长幼有序的家庭伦理建构的,父慈子孝是最重要的家庭关系,父(母)子(女)亲情是人生最珍贵的情感之一。这使得中国人的家庭生活丰富而有乐趣,家人之间,情深意切,诚爱有加,尽享天伦之乐,也使得中国的家庭相对比较稳定。但是,由于中国人缺乏个人独立和个人自由的天赋人权观念,造成了家长制的一系列弊端,一方面是父母权威的滥用和家庭虐待的发生,另一方面是子女对家庭的依赖。
现今,在工业化、城市化、生育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的催化下,逐步改变了传统的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生产、生活方式,家庭功能呈现缩小化的趋势。这不仅使更多家庭成员从同一屋檐下走出来,而且不断减少同一屋檐下的人口繁殖,即趋于家庭结构简单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在居住方式、生活照料、经济流动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有关数据表明,我国老年人仅有2%生活在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中,98%以上的老人生活在不同代际的家庭里。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城市依靠亲属、保姆、邻居、志愿人员、街道居委会照顾的老年人仅占5。3%。从这一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目前对中国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主要是家庭。所以,不能因为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发生变化,就进而得出现代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削弱或消失的结论,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虽然传统的养老方式发生了变化,但这些变化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生命力的,是传统养老方式在新形势下的变通和升华,是养老支付成本最低的方式,也是进一步维系家庭代际关系的二种变革。这就需要充分考虑中国社会的习俗资源,而习俗一般说来都是以家为核心而形成的,是以家为支撑的。反过来,习俗最倾向于支持以家为核心而展开的活动,对于经济活动也同样如此。以家为单元的经济活动是能够得到习俗的充分支持的,并在习俗中获得巨大的活力。在某种意义上,家庭的生命力也就是“家元经济”的活力。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尚且重视家庭养老,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经济还比较落后,而且是有着良好的家庭养老传统和密切代际关系的国家来说,在现阶段就更应该重视和提倡家庭养老制度。正如美国老龄研究所所长在与中国学者交换意见时曾说的那样:“在中国,尽管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设施差,可是你们有家庭结构,有一个尊老的传统,这将使你们的老人过得不错。在你们现代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