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2部分 (2 / 4)

遭成了巨大伤亡。

到42年2月为止,哈尔德递交给任海济的损失统计报告中写到:德军的西线部队在苏军冬季反攻中至少损失了40万人。这个数字还不包括罗马尼亚、意大利这些德国仆从国的损失。

不过在任海济看来,这份损失统计报告的内容与历史上那100万人的损失相比已经好上太多了。德国还有一战的实力。只不过无论是对德国还是对苏联来说,42年都是最困难的一年。谁能在这一年中打得对方伤筋动骨,谁就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德国人调兵的举动自然瞒不过苏联人的双眼。铁木辛哥与华西列夫斯基等人在作战会议上,通过对德军后勤补给线的分析后一致认为:目前德国人的主攻方向依然是在中路,他们想要再度夺回斯摩棱斯克,再度打通奥尔沙路桥。最好的证据就是德国人在不停增强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而对于他们的北方集团军群则是以补充物资为主。很明显,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仅仅只是依靠手中现有的兵力牵制住苏联红军的兵力,而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才是42年的攻击主力。

对于斯大林来说,斯摩棱斯克绝对不能再度落入德国人手中。卡廷森林这种会产生政治问题的地方必须在苏联人控制之下。斯大林可不想和德国人再来一次口水战,毕竟为了维护苏联政府声誉,有些事只有苏联人自己知道就可以了。

在会议上斯大林反复强调无论如何斯摩棱斯克绝对不能丢。对此铁木辛哥等人表示理解,不过这些将军们都是从军事角度来理解斯大林这个命令。只有伏罗希洛夫才知道斯大林这个命令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会议进行到一半对于下一步该如何行动苏军最高统帅部又产生了分歧。

斯大林强调斯摩棱斯克绝不能丢,可现在德国人的主攻方向将是斯摩棱斯克。如果现在将已集结在列宁格勒的部队重新调回来,来加强斯摩棱斯克的防御。很可能部队还没到达,斯摩棱斯克就已遭到德军围攻甚至沦陷了。然后北方方面军又因为没有足够的兵力突破德军防御,进入波罗的海三国。很可能最后苏联红军在扑腾了半天才发现自己白白浪费了大好时机,结果在整个1942年一无所获。

经过一连串争执后,斯大林在伏罗希洛夫的劝说下最终选择了让步。苏军主攻方向依然是波罗的海三国,只是之后从东方调集来的预备队则用以加强斯摩棱斯克防御。苏军决定与德军互打进攻牌。

是德军重新夺回斯摩棱斯克?还是苏军抢先一步通过波罗的海三国从侧面威胁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与苏联人一样烦恼的还有英国人。

丘吉尔最近过得可以说是如坐针毡,巨大的压力让他原本闪亮的秃头都有些暗淡下来。

大英帝国通向胜利的道路远远看不到尽头,在无边的黑暗中大英帝国必须使尽全力才能抵挡住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

在托维与坎宁安的努力下,冰岛机场终于恢复正常运作。不过距离大英帝国最终取得大西洋上运输战的胜利却依然遥遥无期。“齐柏林”与“兴登堡”的重新出港,让整个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如临大敌。再加上“卑斯麦”与“提尔皮兹”这两艘战列舰,让英国海军官兵们的神经都快蹦断了。英国人的海上生命线依然受到德国海军的威胁。而居住在英伦三岛上的人们生活条件依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只要一天没有接到击沉这四艘船的消息,丘吉尔就一天心神不宁。

因此在日军向东南亚高速推进的时候,丘吉尔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派遣战列舰前往支援。结果当日军占领新加坡后,丘吉尔这个至远东方面军不顾的行为成了反对派们攻击的主要手段。反对派们认为如果丘吉尔派遣舰队前往远东支援,日本人就不可能占领新加坡。(嗯……如果依照历史来看,就算丘吉尔派了舰队去。结果也是一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