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8部分 (2 / 5)

7t与16架bf109t向位于海域南面的英国皇家海军航母舰队飞去。

15架挂着800kg炸弹的ju87t以3机为一个编队,编成“v字”型在2500米上空飞行。“v字”编组有好处也有坏处。优点是飞在前方的两架飞机观察范围较大,能更有效的发现目标或是预警。而在后方跟随的飞机只需要将精力用在维持编队上就可以了。缺点则是发动攻击时无法让整个小队迅速进入战斗编制。试想一下,当进入攻击范围后前两架只需要向左右晃动飞机操作杆就可以了,而后一架则需要做短暂停留,在前两架飞过后才能开始行动。在空中做短暂停留的ju87t很容易遭到攻击——无论是敌方飞机还是地面防空火力。结果就导致一进入目标上空,ju87t便做鸟兽装四散而飞,随意攻击。编组的意义完全消失。

在这点上任海济不是不想改变,而是他毫无办法。他所知的对地,对海攻击机完全可以像战斗机那样编组,反正攻击时只需要锁定目标后按下导弹发射键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俯冲这种复杂动作。

历史证明武器的改变必然导致战争方式的改变。对于非军事专业出生的任海济来说还真是一种不幸。

为ju87t提供空中掩护的bf109t则以4机“一字”编组飞翔在轰炸机机群上空800米处。

根据海军需要而换装空冷发动机的bf109t在外观上更接近历史上41年才登场的fw190系列战斗机。星型空冷发动机使机首长度大幅缩短,前移的驾驶舱让飞行员得到更大的俯视角。(这点在舰载机上非常重要。美军的f4u尽管性能优秀,但未作为舰载机的原因就在于驾驶舱太靠后,俯视角太小。不过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将这架“f”编号的舰载机作为陆基战斗机用。)因机首缩短而变小巧的机身让bf109t变得更加灵活,不再需要液冷发动机散热器进气口的机身换装上体积更大的油箱。

无论是航程还是机动性,bf109t都比同时期的bf109e更优秀,可以说bf109t是德国空军两代战斗机的中间产物。(bf109系列的设计已非常成熟,很难再有所突破。可以说bf109已经结束了。第2代则是fw190系列。)其实任海济更愿意相信fw190系列才是中间产物,作为个陆基战斗机你用什么空冷发动机嘛!之后使用液冷发动机的ta152才是德国空军第2代战斗机。(喷气式飞机不在讨论范围内。)当然,凡事有好处也有坏处。小巧的机身装不下涡轮增压系统,空冷发动机导致t型爬升高度比不上e型。

恩……

性能不足就用战术补。任海济对战斗机的设计要求都是以英国“喷火”式为假象对手。“喷火”1型性能在整个二战中或许不算出色,但之后的“喷火”9型性能已接近活塞式发动机的极限。面对有可能遇上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无论是陆基航空的“喷火”还是海军航空的“海喷火”,任海济总是将德国空军定义在弱者范围内。因此在战术上他仿照美国海军航空兵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空战模式,即2机平行飞行,互相交叉援护。不过任海济将这个战术扩展了,4机编组飞行,两两交叉援护。原本的2机“8字”飞行扩展为4机交叉“8字”飞行,依据战斗需要,整个飞行战术还能继续扩展,保证每一架飞机后方都有另一架飞机可以随时提供援护。这个战术最大限度保护了驾驶员的生命安全,但遇到的问题也非常明显。如果没有长时间严格训练,援护规模一大,战斗驾驶员就会变得手忙脚乱,战术立刻崩溃。(毕竟人天生的注意力都有极限。不经过锻炼很快就会疲倦。)恐怕也只有副元首直属航空队与海军航空兵这两支被任海济紧握在手中的空军力量才能忠实完成他那种变态的战术。其余德国空军最多完成“8字”交叉援护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