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战略上如此三心二意,怎能不败?
从国力角度来说,纳粹德国无论资源储备还是国际空间均不敌英国,如果不能在战略资源耗尽之前击败英国并获得补充,必将重蹈一战覆辙。
德国高层也清楚这一点,通过占领英国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盟军登陆欧洲的难度。
通过占领苏联及其领土内的资源(例如高加索油田)就能获得与盟军长期对抗的实力,而这两个战略目标对于德国来讲都过于艰巨。
《海狮计划》以德国空军惨败告终,德国为此损失了一半的飞机,外加上万名优秀的飞行员。
这样的损失是巨大的,而且是短期内无法弥补的惨重损失,特别的是飞行员的损失,更是如此。
隆美尔早就知道《海狮计划》的结局,德国其他部队都在准备渡海作战,而隆美尔依然我行我素地训练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
此时,搞笑卖萌的意大利军队又闪亮登场了:
40年德国依靠闪电战席卷西欧,它的轴心国伙伴意大利也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战争奇迹”。
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打算以刚刚侵占的阿尔巴尼亚为跳板,出动大军征服巴尔干小国希腊,他估计只需数周时间就能达到目的,并在雅典举行“胜利阅兵”。
希腊人没有给墨索里尼“一点面子”,他们要用顽强的抵抗狠狠教训了侵略者。
早在1940年6月德国快要战胜法国的时候,趁火打劫的意大利也向法国宣战,从而在缔结对法和约时攫取832平方千米的法国土地。
尝到甜头的墨索里尼决心再干一票“大买卖”,让德国盟友见识自己的“本领”,他把目光盯上了希腊。
当时意大利已吞并阿尔巴尼亚,在巴尔干半岛上获得立足点,墨索里尼希望夺取希腊的港口。
以便与地中海南岸的殖民地利比亚形成犄角之势,巩固意大利的“大国地位”。
起初,意大利想以战争恫吓的方式,逼迫希腊接受割让领土的要求,但希腊政府断然拒绝,并且寻求英**援。
眼见外交手段达不到目标,墨索里尼强令意大利军队准备进攻,时间就定在当年10月28日,这恰好是1922年他率领法西斯党徒夺取意大利最高权力的纪念日。
没想到他的政治决定,遭到大多数意军将领的反对,总参谋长巴多格里奥元帅表示军队动员需要时间。(历史上此人在3年后领导了推翻墨索里尼的政变)
对付像希腊这样有一定实力的国家至少需要20个陆军师,可现在多达50万的士兵被允许临时复员,回乡下帮助秋收去了。
独裁者总会有一些帮凶,驻阿尔巴尼亚的意军第25集团军司令维斯康提?波拉斯卡中将早就希望通过一场军事胜利积累功勋,取得总参谋长的职位,把巴多格里奥这个老家伙赶下台。
他在10月15日赶到罗马,积极游说墨索里尼,波拉斯卡宣称:
“只需3个意军师便能打进希腊腹地,不出两周时间,希腊政府就会屈膝投降,古罗马通过四次战争征服了希腊,我们肯定比先人干得更漂亮”。
最终墨索尼里接受了波拉斯卡的意见,拍板在10月28日发动希腊战役,主力便是波拉斯卡指挥的第25集团军。
总兵力约8。5万人,配备163辆坦克、600余门火炮和187架飞机。
反观希腊方面,当时顶在前线的只有卡西米特罗斯少将指挥的第8步兵师。
承担后援和侧翼掩护任务的是西马其顿集群(师级)和班都斯团,总兵力只有3万人,而且缺乏坦克、榴弹炮等重武器,至于空军也基本是个摆设。
意大利8。5万人入侵希腊,而希腊只有3万